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近30年川中丘陵县域表层土壤pH值时空变化分析——以四川仁寿县为例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5 (4) 377-384+414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Topsoil pH Value in Hilly Area of Middle Sichuan Basin during 1981-2012:A Case Study in Renshou County,Sichuan Journal of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5 (4) 377-384+414

近30年川中丘陵县域表层土壤pH值时空变化分析——以四川仁寿县为例

作  者:
李珊;肖怡;李启权;张维;罗由林;蒋欣烨;张浩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关键词:
土壤pH;时空变化;土壤酸化;川中丘陵
摘  要:
【目的】研究1981~2012年仁寿县表层土壤pH值时空变化特征。【方法】以1980年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2010年实地采样数据为基础,应用GIS技术和地统计学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区表层土壤pH值的时空变化及其在不同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变化特征。【结果】1981~2012年间研究区表层土壤pH值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以东北和西南高,西北和东南低。土壤pH值由7.10下降到6.80,整体表现出酸化趋势,酸化程度由中部向西北和东南增强。其中以灌口组泥砂岩、自流井组泥灰岩、第四系老冲积冰水沉积物及须家河组砂岩发育形成的土壤pH值下降幅度最大,在9.69%~12.65%之间;各土壤类型pH的下降幅度与其初始值呈负相关,表现为黄壤(12.30%)>水稻土(4.46%)>紫色土(2.9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pH的下降幅度以园地和水旱轮作最大,分别下降了0.50和0.66个单位。半方差分析表明,土壤pH值的变程由65.9km缩短至52.7km,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由29.1%增加到30.1%,随机性因素使结构性因素的作用减弱,空间自相关程度和范围降低。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分析表明,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对1981年和2012年土壤pH值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土地利用方式的作用由显著(P<0.05)变为极显著(P<0.01)。【结论】近30年来研究区土壤呈酸化趋势,表层土壤pH值时空变异受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等结构性因素及土地利用方式等随机性因素的影响,且随机性因素对研究区表层土壤pH值时空变异的影响在增强。
译  名: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Topsoil pH Value in Hilly Area of Middle Sichuan Basin during 1981-2012:A Case Study in Renshou County,Sichuan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1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1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