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植被模式的土壤改良效应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4) 1323-1332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植被模式的土壤改良效应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20 (4) 1323-1332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植被模式的土壤改良效应

作  者:
孙佳;夏江宝;苏丽;赵西梅;陈印平;岳喜元;李传荣
单  位: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泰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黄河下游森林培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林草措施;土壤孔隙;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土壤盐分
摘  要: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滨海盐碱地的重要分布区,种植植被是盐碱地绿色改良的主要生态修复措施.为探讨滨海盐碱地不同植被模式的土壤改良效应,探索适宜植被模式,选取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竹柳+NyPa草、旱柳+NyPa草、柽柳+紫花苜蓿、白蜡+柽柳+紫花苜蓿4种林草措施为研究对象,以纯竹柳为对照,测定土壤水分物理参数、盐碱含量、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数量等20个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等统计方法评价了不同植被模式的土壤改良效应.结果表明:林草复合模式可显著改善滨海盐碱地的土壤理化性能,增加土壤孔隙度和贮水量,降低土壤密度,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其中,白蜡+柽柳+紫花苜蓿的乔灌草混交模式在压碱抑盐、增加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效果最好,而旱柳+NyPa草的乔草混交模式改良土壤水分物理性能的效果最好.不同植被模式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改良效应表现为白蜡+柽柳+紫花苜蓿>旱柳+NyPa草>竹柳+NyPa草>柽柳+紫花苜蓿.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6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