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马铃薯晚疫病带菌种薯产孢与侵染行为观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1 (3) 68-72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马铃薯晚疫病带菌种薯产孢与侵染行为观察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2021 (3) 68-72

马铃薯晚疫病带菌种薯产孢与侵染行为观察

作  者:
王卓;金飞跃;曹克强;胡同乐
单  位: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害流行与综合防治研究室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致病疫霉;带菌种薯;初侵染;
摘  要:
为了明确带有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种薯播种后在土壤中产孢、传播进行初侵染这一途径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本试验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带有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种薯播种后的产孢时间和部位,并采用诱钓法明确马铃薯晚疫病菌孢子经土壤传播引起初侵染的可能性及所需条件。结果表明,自然带菌种薯切块播种后4~6 d,菌丝在切面产生孢子囊;人工接菌的种薯切块播种后7~10 d,在花盆的土壤中成功诱钓到晚疫病菌。田间试验中,带菌种薯播种后可在土壤中产孢,且不受土壤湿度制约,切块播种较整薯播种更易产孢;种薯上产生的孢子囊可在土壤中传播并引起初侵染,此途径需要较高的土壤湿度(相对湿度为60%左右);从时间上看,带菌种薯播种后产孢的时间要早于种薯萌芽和出苗的时间。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菌可以在带菌种薯播种后通过土壤进行传播并造成初侵染,因此对种薯的灭菌和播种时的土壤消毒对于该病害的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0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