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2008-2017年夏季闽东沿岸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群落年际变化特征研究 渔业研究 2020 (4) 314-323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2008-2017年夏季闽东沿岸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群落年际变化特征研究 Journal of Fisheries Research 2020 (4) 314-323

2008-2017年夏季闽东沿岸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群落年际变化特征研究

作  者:
潘非斐
单  位:
福建省渔业资源监测中心
关键词:
闽东沿岸;网采浮游植物;群落变化;年际变化
摘  要:
根据2008-2017年夏季闽东沿岸海域浮游植物网采数据,对该海域近10年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年际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近10年共鉴定4门8属263种浮游植物,硅藻为第一大类群,甲藻次之,赤潮种类占鉴定种类的31.56%,存在赤潮发生的潜在风险,生态类群以广温性种类为主.物种数的年际特征有着较大的变化,2017年种类数最高,2012年最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267.03~44 379.31)*104 ind/m3,硅藻细胞丰度大小决定了浮游植物群落细胞丰度大小.细胞丰度除2008年外,其余年份呈双峰型变化趋势,2008年细胞丰度最高,2013年最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常年保持湾外高于湾内、北部高于南部、近岸高于远岸的特征.调查海域常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和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水平变化幅度较大,表现为先升后急剧下降、再上升的特征,常年以来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整体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调查海域优势种的异常增殖导致了浮游群落多样性水平偏低、种间比例不均匀、优势种单一,同时群落出现小型化现象,反之可看出闽东沿岸海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计量
文章访问数: 9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