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基于曲面耕作半径与MaxENT模型的哈尼梯田区聚落格局优化 农业工程学报 2019,35 (20) 242-252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Optimization of settlement pattern of Honghe Hani terrace based on surface farming radius and MaxENT model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9,35 (20) 242-252

基于曲面耕作半径与MaxENT模型的哈尼梯田区聚落格局优化

作  者:
刘志林;李石华;角媛梅;丁银平;刘澄静;张娟;李绒;邱应美;赵冬梅;查智琴
单  位: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关键词:
聚落;优化;哈尼梯田;MaxENT模型;曲面耕作半径;聚落空间格局
摘  要:
乡村聚落格局优化是土地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缓解区域人地矛盾,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元阳县为研究区,采用曲面距离法计算耕作半径,以景观连接度和缓冲区法计算耕地重叠区(耕作强度),再结合耕作通勤时间计算得到哈尼梯田区的适宜耕作半径。然后依据遗产保护要求与适宜耕作半径识别出聚落格局整理区,引入生态模型MaxENT,以气候、地质地貌及社会经济等4大类的11个因子为数据源模拟得到新增聚落的空间位置,提出聚落格局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基于曲面距离和耕作重叠计算得到的全县最适宜耕作半径为1 041 m。2)依据遗产保护和适宜耕作半径分析识别出需要进行聚落格局优化的区域为遗产核心区的新街镇、小新街乡,其余地区为聚落低密度区。3)通过MaxENT模型分析影响聚落分布的因子表明,遗产区为气候因子即降水和气温、小新街乡为气温和旅游中心距离,聚落低密度区则为海拔和岩性。4)MaxENT模型模拟的新增聚落空间位置及格局优化表明,遗产区内潜在适宜聚落区面积为18.42 km2,其中核心区内聚落根据遗产保护条例整体保留,新增人口可外迁至缓冲区(沙拉托乡)内的潜在适宜区;小新街乡内潜在适宜聚落用地面积为9.26km2,区内聚落就近迁入潜在适宜区;其余聚落低密度区内的潜在适宜居住面积为92.26km2,在潜在适宜区内选址聚集为2~3个聚落群。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哈尼梯田基本农田改造、撤村并点、遗产保护规划、聚落空间结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
译  名:
Optimization of settlement pattern of Honghe Hani terrace based on surface farming radius and MaxENT model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1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