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河岸缓冲带植物配置模式对面源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贵州农业科学 2014 (10) 256-259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 Configuration Modes of Riparian Buffer Strips on Runoff Purification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4 (10) 256-259

河岸缓冲带植物配置模式对面源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作  者:
刘燕;夏品华;郑钧宁;张俊美;林陶;薛飞;寇永珍
单  位:
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河岸缓冲带;植物;配置模式;径流污染;面源污染;净化效果
摘  要:
为选择适合喀斯特山区河岸带修复的植物种类及其配置模式,构建了白花三叶草、高羊茅、金叶女贞3种植物及其不同配置模式的缓冲带试验基地,开展农田径流总氮(TN)、总磷(TP)、固体颗粒悬浮物(SS)的截留净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及配置对面源污染物的净化效果不同。混合草本(高羊茅+白花三叶草)对TN、TP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39.35%和50.89%;混合草本+灌木(高羊茅+金叶女贞+白花三叶草)对SS的截流效果明显,去除率为86.71%;高羊茅对SS、TN、TP去除效果最差,去除率分别为72.33%、26.49%和26.98%。应加强河岸缓冲带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下污染物的截留转化机理的研究。
译  名: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 Configuration Modes of Riparian Buffer Strips on Runoff Purification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9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