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中国春”小麦的历史 麦类作物学报 1989 (2) 10-11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中国春”小麦的历史 Journal of Triticeae Crops 1989 (2) 10-11

“中国春”小麦的历史

作  者:
E.R.Sears;T.E.Miller;邹裕春
摘  要:
供小麦细胞遗传研究用的小麦标准栽培品种"中国春"大约在本世纪初传到了(剑桥)植物育种研究所,在那里被称为"中国白小麦"。Biffen 博士的一位学生 W.O.Backhouse 于1916年将这份材料带至阿根廷,在那里他发现"中国白小麦"很容易与黑麦杂交。1924年"中国白小麦"被引入美国的北达科他州,当时,L.R Waldron 从Biffen 那里得到了这份材料。大约到1932年,这份材料又经加拿大的萨斯卡通传到美国密苏里州的哥伦比亚,在加拿大这份材料就被称作现在这个名字——"中国春"。由于"中国春"很容易与黑麦杂交,1936年当 E.R.Sears 在作染色体加倍实验时,就用其与黑麦杂交以获得小麦-黑麦杂种。在这些杂种中,又获得了两份小麦单倍体,将其中一份授以小麦花粉,在后代中出现了单体和三体材料,这些材料后来成为广泛使用的"中国春"非整倍体系列的核心。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2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