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甘肃省张掖市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水土保持通报 2024,44 (4) 45-54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甘肃省张掖市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24,44 (4) 45-54

甘肃省张掖市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作  者:
滕玉风;陈斌;马剑;钱万建;李鸿儒;李静;韩廷寿
单  位:
张掖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壤水分含量;植被特征;物种组成
摘  要:
[目的]探究甘肃省张掖市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类型植被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以及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关系,为该区水土保持效益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不同类型荒漠植被,调查和测定了不同类型植被群落植物多样性和0—120 cm土壤水分含量。[结果](1)该区域共有6种植被类型,植被结构非常简单,物种组成以适生于干旱荒漠生境的红砂、合头藜、珍珠猪毛菜、三芒草、雾冰藜等耐旱、超耐旱的小灌木、半灌木、草本植物为主,植物群落为灌草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指数较小。(2)土壤水分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呈现“双峰形”,土壤湿度由表层向深层逐步升高,到20—40 cm处升到“第一个峰值”,40—60 cm处又降到了较低水平,到60—120 cm土壤湿度又逐步上升,直至120 cm处升高到“第2个峰值”。(3)各植物群落的植被高度、植被密度、植被盖度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升高而增高、增大,植被高度与40—120 cm土层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草本植物、灌木植物密度、植被盖度与其根系主要分布层的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0—20 cm表层土壤、40—80 cm深层土壤水分含量均不足2%的荒漠绿洲过渡带,适宜种植红砂、合头藜、白刺等旱生灌木和三芒草、刺沙蓬、雾冰藜、画眉草、猪毛蒿等草本植物;表层土壤、深层土壤水分含量均超过2%的荒漠地带,适宜种植红砂、珍珠猪毛菜等旱生灌木和冷蒿、内蒙古旱蒿、寸草等草本植物,能够有效促进生态恢复和重建。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21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