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黄土丘陵区典型沟道侵蚀诱发的CO2通量估算 水土保持学报 2022 (6) 179-188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黄土丘陵区典型沟道侵蚀诱发的CO2通量估算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22 (6) 179-188

黄土丘陵区典型沟道侵蚀诱发的CO2通量估算

作  者:
郝旺林;夏彬;许明祥
单  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沟道侵蚀;CO2通量;有机碳;137Cs;模型预测效率
摘  要:
以黄土丘陵区典型侵蚀沟道为对象,基于沟道剖面有机碳和137Cs数据,采用碳库重分布模型估算了典型沟道侵蚀诱发的CO2通量,并通过检验模型预测效率、解析影响因子,提出了模型校正的思路。结果表明:(1)在长期侵蚀作用下,沟道侵蚀区和沉积区均表现为剧烈的侵蚀效应,侵蚀区侵蚀速率介于30.99~46.44 mm/a,沉积区侵蚀速率介于34.20~37.88 mm/a,沉积区土壤流失速率略小于侵蚀区;(2)碳库重分布模型估算显示,侵蚀区与沉积区均表现为较强烈的碳源效应,侵蚀区CO2通量介于18.41~28.44 g/(m~2·a),沉积区CO2通量介于22.19~29.25 g/(m~2·a);(3)侵蚀部位、土壤容重、有机碳含量、侵蚀量、沟道平均坡度、植被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共同解释了碳库重分布模型预测效率的变异特征(R~2=0.68),其中侵蚀部位、侵蚀量、有机碳含量、土壤容重、植被地下部对预测效率有强驱动效应;(4)引入被忽略的植被新输入有机碳库参数,有望校正碳库重分布模型,提升模型预测效率。该研究结果明确了碳库重分布模型在沟道侵蚀区相比沉积区有更高的CO2通量预测效率,为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可以考虑引入植被输入有机碳库作为校正参数。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9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