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调查及优势病原分析 核农学报 2021 (8) 1802-1808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调查及优势病原分析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1 (8) 1802-1808

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调查及优势病原分析

作  者:
胡海燕;董清峰;李冬梅;周锋;刘起丽;刘明久;李成伟
单  位:
河南省粮食作物基因组编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田间调查;假禾谷镰刀菌;致病性;
摘  要:
小麦茎基腐病(CR)是近年我国普遍发生的病害之一。为进一步明确河南省小麦CR的发生情况及优势病原种类,2019年对河南省11个小麦主产区的96个生产点进行了调查,并对采自田间典型症状植株上的病害开展了病原菌分离、形态鉴定、rDNA-ITS分子鉴定及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除驻马店地区轻微发病外,其他10个地区均发病较重,田块发病率平均达78.85%,病情指数、病株率和白穗率分别平均为17.87、48.35%和3.44%;被调查的小麦品种均不同程度感病,发病较轻的品种占30%、发病较重的占20%、中度感病的占50%;不同地块之间发病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土壤肥沃、水分充足、管理精细的地块发病较轻,干旱、盐碱地、肥力不足及管理粗放的地块发病较重;目前,河南省小麦主产区CR主要病原菌为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根据其形态分为6种类型,其中第Ⅰ和Ⅱ类病原菌分离频率高且分别在8个和6个地区均有分布,致病力分别为42.22和77.78。根据调查结果,建议河南省重视小麦CR防治工作,并加快开展CR致病、小麦抗病机理研究及抗病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0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