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滇西并流河谷区土壤酶活性化学计量学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4) 1269-1278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滇西并流河谷区土壤酶活性化学计量学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21 (4) 1269-1278

滇西并流河谷区土壤酶活性化学计量学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作  者:
孙毅;和润莲;何光熊;张梦寅;方海东;史亮涛;闫帮国
单  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横断山;土壤酶活性;酸性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硫酸脂酶;
摘  要:
横断山河谷区具有极高的景观异质性,气候与植被类型多样化程度较高。为探讨土壤C、N、P、S四种生物元素在滇西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元江并流河谷区的区域循环特征,在各河谷的森林、草地、农田中分别取浅层(0~10 cm)土样,测定了土壤中C、N、P、S的循环酶,即β-葡萄糖苷酶(B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AP)、硫酸脂酶(SU)活性,分析了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流域和不同土地类型下AP、NAG活性均有显著差异;4种酶活性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BG、NAG、SU活性由东南向西北随采样点的海拔升高而逐渐升高;在各流域土壤中,酶活性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均为AP∶SU> BG∶SU> NAG∶SU> BG∶NAG> BG∶AP> NAG∶AP;与各流域内的林地和草地相比,农田土壤BG∶NAG较高,而NAG∶AP较低(元江流域除外);农田土壤中AP∶SU、BG∶SU、NAG∶SU在元江流域小于草地和林地,在澜沧江流域和金沙江流域则大于林地而小于草地。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受到土壤理化性质、气候及区位的综合影响,其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最大。农业活动对C∶N∶P相关酶化学计量学特征具有显著影响,降低了土壤中N分解酶与其他酶活性的计量比,表现为增加了BG∶NAG,降低了NAG∶AP,农业活动对其他酶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1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