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威优49和威优35是两个高产杂交早籼组合。威优35后期落色好,但威优49有一定程度的早衰。探索这两类组合生理差异产生的原因及防早衰栽培措施,对进一步挖掘不同类型组合的生产潜力很有现实意义。我们采用分次配比追氮法,对威优49与威优35的生理特点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并用水培法观察了根系发育情况。 一、材料和方法 供试组合为威优49、威优35(简称V49、V35)。设以下处理:①不追氮;②中追氮,每亩追纯氮6公斤,其中又根据后期追氮数量分为后不追(前。中。后为50:50:0)、后少追(41.5:41.5:17)、后中追(33:33:33):3个处理:③重追氮,每亩追纯氮14公斤(48:33:19)。前、中、后3次追肥时期分别为插后7大、14大和见穗期。试验田土壤肥力中等,按中追氮的基追肥比例5:5,基肥和其他肥料均相同。小区面积1厘,3次重复,小区间作双层田埂。每蔸插4苗(含分蘖),规格4×6寸,7月8日播种,7月20日插秧,10月15日收割。其他管理同大田。于分蘖期、幼穗分化期、抽穗期、成熟期用半叶法测定光合生产率,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柏什Z.氮含鱼。各的期取样侧定叶面积系数、汛流退。水培法(IR*1营讨液配方)观察根系发育。 二、结果和分析 1.不同处理的经斤性状与尸量 试验炭明,V49比V35 的每浇苗数平均多0.b泊,穗数多15穗,砌穗个高7.3%,]”粒裹大1.1克,致使V。。根系负荷重,空秋}g增加7. 2%,实粒数减少2 3.3粒。 从不同追氮水平对苗穗结构的影响米看,V。。表现出比V。。f氮水平略低的特点:①V。。比V。。不追氮的苗数每克多1.6苗,中追氮、%追氮的相差不大;②V4。重追氮的能增加有效穗数及每穗总粒数,不能增加每穗实粒数,空批率反而提高;③V。。重追氮的每穗实粒数与每饶有效穗数能同步增长,说明需氮水平及同化物转化效率均高于V。。。 在本试验用氮水平下.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苗数、穗数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憎长幅度分别为26.4—54.4%、19.3一45.4%、18。7—25.2%(表 1)。追氮与不追氮差异极显著。但重追氮与中追氮差异不显著。>’。。千粒重与追氮量成负相关,随着追氮水平的提高,千粒重减轻1.2—2.6克.V。、则以中追的千粒重最重,为28.2克,较不追和Idf追的重0.1—1.1克o两组合重追氮与中追氮和不追氮的千粒重差异均为极显著,中追与不追差异不显著。3个处理以中追氮每斤纯翘的增产幅度最大,为7.75—8.55公斤。在中追氮小同配比的3个处理中,以后期追氮的效果灯,虽然每苑苗数少0.l—1.7苗,穗数少0—1.2穗,但个体生长健壮,后劲足,每穗实粒数增加5.0一14.9粒,千粒重增重0.1—0.4克,空批率降低7.0──23.9%,;“量高。但不同组合类型之间,追氮配比对)尤景B为影响表现出差异。早衰组合\。。以后期中追氮的亩产最高,为606.5公斤,比后期小追氮和少追氮的亩增11.5—45公斤;而门健组合\。。则以后期少追氮亩产高,为”1.5公厅;比后期不追氮和后期中追氮的卤增8—24公斤。后期不迫氮的处理,gb组合均表现出一量低,比后期追氮减产极显g。 2.不同处理与生长友育的关系 追氮能减轻\。的早衰,区随追氮水7的增加生育期延长2—4天,则色加深,山黄绿转为深绿色,株高增加,差异极显著。但在后期,重追氮与甲追氮的差异不显著。重追镐的在生育后期披叶,病虫加虽,中追氮的植株健壮,叶色正常,通风透光较好。中追氮不同配比的3个处理,全生自期、病虫危害程度等基本一致,但后朝增施一人氮肥,有利于减轻早衰。如后中追氮的前期叶色淡绿,后期叶色较绿,后不追氮的则相反,后少追氮的处于二者之间。后期叶色较绿什志着减轻了*。。的早饵,对加强光合作用、增加粒重及提高产量是响益的。 3.不同处理与生理性状的关。Z (l)不同处瑚劝叼面积系数的影响:结果戾明,随看氮素水个的提杆,叶面积系数增加,以亟追氮叶面积系数最大。在成熟期追氮处理的叶面积系数是个追氮处现的].9一5俯,但以小追氮的栓大叶面积系数较穴理,.(期升降慢,脚熟期仍维拎轶尚的水个。小迫氮的8个处哩中,以汕朋中迫氮处理在生育后期叶面积系数下降小。如V。八幼穗分化期为6.8,成熟期为1。1,下降39.7%,比后期不追氮及后期少追氮的下降幅度小??.6%和13.5%。飞。。前、中期的叶面积系数。J V。怕近似,但后期下降幅度大,追锗处理比 V。。大4.7—13.2%,不追氮处理比V。。大30%。说明追氮减轻了V。,的早衰(表2)。 (2)不同处理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单位光合效率在成熟期V。。追氮比不追氢的表现出不同移度的优势,如不追氮的单位光合效率为2.gma/d。’th,中追氮的$J3.3一1.9,重追氮的为3.8。群体光合效率随追氮水甲的增加而提高,%1齐穗期不退氮的为3.14公斤/亩·,】。时,重追氮的为5.20,相差2.06,施且在成熟期仍保持较高的光合效牢,追氮比不追氮的大f.2一6.4倍。中追氮的3个处理中。在成熟期后期追氮比不追氮的群体光合效率捉高27.卫一14.1%。V。。与V。悯组合光/d效率比较,在前、中期锥本相向,而厄期\。下腺伙。 (3)不饲处理一轨沈显的久方:施PI】一定的氮肥,对很示m力仓仇进什用,7dr根苯伤流踱增人。如齐枪刚\。。个追氮的伤流短力0。614s/兜/。、,川边激的为0.832—0.8969/克八。但重追氮对中、后期根系活力有抑制作用,伤流量下降。如V 3。重追氮的在齐穗期伤流量为0.7309/%八,比中追的低0.100—0.166。中追氮的3个处理中,在成熟期V。。以后期中追氮的根系活力最强,伤流量为0.422,较后期不追氮和后期少追氮的高0.041、0.022。而V3。后期少追氮的伤流量高,但与后期中追氮的相差甚微。两组合均以后期不追氮的伤流量小,说明后期脱氮是根系活力下降的重要原因,这对早衰组合来说尤为明显(见表2)。 (4)不IRJ处理与植株含氮量的关系:不同氮肥用量及配比对植株含氮量有很大影响,业且两个组合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V。。同V3。相比,不追氮的及后期不追氮的植株含氮量低0.1()58—0.3288%,而后期少追氮、中追氮及重追氮的植株含氮量高0.0166—0.3210%,说明生育后期V4。比V。。吸收土壤氮的能力差,吸收肥料氮的能力强(见表二)。 植株含氮量与供氮量密切相关,龙随追氮水平的提高,植株含氮量增加。如V。。在分缠期,重追肥的含氮量为5.3140%,比中追氮的和不追氮的高l.0251%和2.3826%,说明过多地追氮造成植株的奢侈吸收和积累。虽然植株含氮百分比随生育期的进展而降低,但植株总的含氮量则随生育期的进展而增加。说明根的一生是不断地从肥料和土壤中吸收养分的,后期追氮有利于改善后期营养条件,促进植株正常生长。 (5)V。。与V。。根系发育情况(IKRI水培法):各生育期V。。比V。。根刘2.2一5.3cm。生育11悯\。4。比Vs。根数多,中期基本相同,后期根数少。分缤期,V。。每吏根数为164.2条,比V。。多29.5条,到齐穗期根数基本相同,V。。和Vs。分别为300.6、300J条,但乳熟期Vu的粮数沏27*条,。。反比Vs。少11.0条。说明V。。比V。。中后期增长的新根少,发根力弱,更新能力差。如从分鳍到齐穗增长的根数V4。为83.1%,V。。为123.1%,V。。比人。少增长40%。从齐穗到乳熟期增长的根数V4。比V3。少3.7%,这可能同V4。地上部分分孽多、成穗数多、成穗率高有关。V4。由于分菜、成穗多,使根的负荷重,影响了新根的增长,根的更新较差,从而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不协调。生育后期V。比V。。根的干重下降快,如V4。根干重在乳熟期、成熟期分别比V。。少0.37、0.53克,从乳熟期至成熟期根干重下降幅度大7.4%。 三、小 结 1.两组合的共同点是,随追氮水平的提高,都能增加苗数、穗数和产量,增长幅度分别为26.4—54.4%、19.3—45.4%、18.7—25.2%,追氮与不追氮差异极显著。但重追氮在生育中、后期植株披叶,通风透光差,病虫加重,还对株高、伤流量和V。的产量等有抑制作用。中追氮的群体结构好,植株健壮,后期叶面积系数、植株含氮量、光合效率、伤流量等较高,每斤纯氮的增产幅度大,为7.75·一8.55公斤,经济效益高。在中追氮的不同配比中,后期不追氮影响了根系的吸收和代谢活力,伤流量、植株含氮量、叶面积系数等下降较大,光合效率低,千粒重减轻,空批率提高,亩产量低15一45公斤,减产极显著。 2.两组合的不同之处在于,V。比Vs。邮暇狠侠,每克根数多29J条,苗数多0J苗,成穗率高7.3%,但中后期根的更新能力差,戍熟期根数少11.0条,从齐穗至乳熟期根的干重下降幅度大7.4%。同时成熟期的叶面积系数、光合作用、伤流量,不追氮和后期不追氮的植株含氮量等V。。比V。。分别少0.8—1.3、0.5—3.0、0.221—0.500、0.1058—0.3288,各生育期的根系短2.2一5.3,后期吸收土壤氮的能力差,空批率高7.2%,亩产低4.4公斤。 3.分次配比追氮的要点:①Vs。后期青秀,但前期生长缓慢,发根少,分菜少,故后期迫氮17%(即1公斤纯氮左右)较好,前、中期各逍41卢%(前、中潮t追,后期轻追),亩产量较高,为601.5公斤,每斤纯氮的增产幅度最大,为9.4公斤,较其他处理多增0.65—4.25公斤。②V。为早衰组合,根系短,后期吸收土壤氮的能力差,吸收肥料氮的能力强。故后期适当增加用氮量,即追33%(2公斤纯氮左右)较好,以增加养分吸收,提高后期根系活力,减轻早衰的发生,亩产量最高达606.5公斤j较其他追氮处理增加11.5—45公斤,每斤纯氮的增产幅度为9.4公斤。③V。。比几。需氛水平略低,V4。重追氮的能增加有效穗及每穗总粒数,但不能增加实粒数,空釉率增加。V。。重追氮的每穗实粒与每绕穗数能同步增长,说明需氮水平及同化物转化效率均高于V4。分次配比追氮法对威优49与威优35的生理特点及经济效益影响的研究@黄愿偿$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蒋龙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邓先觉$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