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基于Ecopath模型的淡水虾蟹池塘多营养层级养殖模式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4 (4) 47-54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基于Ecopath模型的淡水虾蟹池塘多营养层级养殖模式 Journa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2024 (4) 47-54

基于Ecopath模型的淡水虾蟹池塘多营养层级养殖模式

作  者:
周聃;刘梅;张政;邹松保;倪蒙;原居林
单  位:
农业农村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Ecopath模型;虾蟹混养;多营养层级;营养传递效率;生态容量
摘  要:
【目的】研究在淡水虾蟹多营养层级养殖模式内添加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对系统的影响,并估算罗氏沼虾最适放养密度,为虾蟹多营养层级养殖模式应用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sis)-罗氏沼虾-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混养实验组和传统中华绒螯蟹-日本沼虾养殖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年实测数据和参考资料,采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6.5软件,分别建立Ecopath模型,分析系统内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特征。【结果】实验组的生态营养效率(Ecotrophic efficiency, EE)为0.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89(P <0.05),表明系统中增加罗氏沼虾,能提高池塘饲料利用率。实验组二级生态营养效率值为0.203,高于对照组的0.187,表明随罗氏沼虾加入,提高了系统内的次级生产利用率。实验组的联结指数、杂食性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95、0.227和1.318,均高于对照组的0.390、0.214和1.243,表明在系统中加入罗氏沼虾,丰富了食物网和能量传递路径,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成熟性,增加了系统多样性。通过调节实验组罗氏沼虾生物量,估算其生态容量,当罗氏沼虾生物量增加至当前的1.35倍时,罗氏沼虾达到生态容量36.32 t/km2。【结论】在虾蟹池塘内添加罗氏沼虾形成的多营养层级养殖系统成熟度和稳定性上优于传统虾蟹混养系统,罗氏沼虾的最适放养密度为303.75 kg/hm2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8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