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杀雄菌属共生菌Arsenophonus的传递方式与生物学意义初探
相似文章
-
海南地区螺旋粉虱三类次级内共生菌的检测及系统发育分析 [于卫卫, 杜予州, 李伟东] 昆虫学报 2013,56 (1) 18-28
-
共生菌Arsenophonus、水稻品种和温度对褐飞虱黄绿绿僵菌发病率的影响 [朱欢欢, 陈洋, 万品俊, 王渭霞, 赖凤香, 傅强] 中国水稻科学 2017,31 (6) 643-651
-
褐飞虱体内Arsenophonus、Wolbachia、Spiroplasma和Cardinium四种次生共生菌感染分析 [姜建军, 王凤英, 黄立飞, 陈红松, 杨朗] 应用昆虫学报 2017,54 (4) 583-593
-
昆虫Arsenophonus属共生菌的研究进展 [陈宇, 王渭霞, 陈洋, 傅强] 浙江农业学报 2014,26 (2) 530-536
-
水稻二化螟内共生菌杀雄菌属和沃尔巴克氏体的检测与分析 [柴换娜, 吴海燕, 杜予州] 应用生态学报 2013,24 (12) 3517-3522
-
我国不同地区草地贪夜蛾内共生菌感染和耐寒能力差异研究 [胡慧, 王娜, 牛洪涛, 张志春, 赵冬晓, 郭慧芳] 环境昆虫学报 2023 (5) 1409-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