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基因工程创造抗黄矮病毒转因素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章
-
携带大麦黄矮病毒蚜虫取食对小麦防御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亢菊侠, 兰文学, 杨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49 (7) 76-82,94
-
大麦黄矮病毒GAV株系在麦二叉蚜体内的运行途径研究 [王锡锋, 常胜军, 周广和] 植物病理学报 1999,29 (4) 309-313
-
青海BYDV-GAV青稞分离物基因组克隆及结构特征分析 [李廷芳, 吴淑华, 季英华, 赵文浩, 周益军, 郭青云]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7) 900-906
-
大麦黄矮病毒运动蛋白及其介导的小麦抗病性研究进展 [夏宗良, 曹汝菲, 王美平] 麦类作物学报 2010,30 (1) 173-177
-
陕西玉米病毒病及流行因素研究 [陈志杰, 张淑莲, 张美荣, 吴云峰] 植物病理学报 1999,29 (4) 333-338
-
大麦黄矮病毒蚜传蛋白中蚜传功能位点分析 [吴兴泉, 陈士华, 张苗青, 刘应举] 河南农业科学 2011,40 (8) 134-137
-
TA(TS型)制剂防治玉米、粟红叶病的生理效应 [吴尔福, 张举仁, 孙光荣, 王鸣歧] 上海农业学报 1989 (1) 67-72
-
花粉管通道法介导的抗大麦黄矮病毒转基因小麦研究 [刘太国, 吴茂森, 张文蔚, 李世访, 成卓敏] 植物保护 2005,31 (4)
-
转基因小麦抗大麦黄矮病毒研究进展 [李永丽, 史洪中, 陈利军, 周洲] 安徽农业科学 2006,34 (21) 11-13
-
大麦黄矮病毒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刘艳莉, 王艳芳, 赵彦宏, 柏新富, 刘林德] 南方农业学报 2018,49 (9) 1760-1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