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作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 (3) 329-337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作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18 (3) 329-337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作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作  者:
武均;蔡立群;张仁陟;齐鹏;张军;Yeboah STEPHEN
关键词:
旱作农田;秸秆还田;免耕;Le Bissonnais法;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相对崩解指数;相对机械破坏指数
摘  要:
为了探明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崩解机制,以连续进行15年的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利用LB湿筛法(快速湿润法、慢速湿润法和预湿润后扰动法)和传统湿筛法探索了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NT)、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耕作措施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及其破坏机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下,4种湿筛法处理后,<0.25 mm非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排序为:传统湿筛法>快速湿润法>预湿润后扰动法>慢速湿润法;4种湿筛法处理后,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排序为:慢速湿润法>预湿润后扰动法>快速湿润法>传统湿筛法;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团聚体相对崩解指数高于相对机械破坏指数.不同湿筛法处理后,在0~5 cm和5~10 cm土层均以NTS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最高,且NTS处理的平均重量直径显著(P≤5%)高于NT和T处理;而10~30 cm土层,TS处理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最高,且显著高于T处理的平均重量直径,但与NTS处理的平均重量直径无显著差异.不同耕作措施下的团聚体崩解指数和机械破坏指数均以T处理最高,NT次之,NTS处理最低.秸秆对0~5cm、5~10 cm、10~30 cm土层的团聚体崩解指数和机械破坏指数的降低均具有显著效应,而免耕仅在0~5 cm土层具有显著效应.因此,该区水稳性团聚体分散主要是由于水分入渗而引起的,且快速湿润时的破坏最大;同时,NTS处理可有效提升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更有利于该区农田水土保持.
单  位:
WU Jun%CAI Liqun%ZHANG Renzhi%QI Peng%ZHANG Jun%Yeboah STEPHEN%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ansu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Arid Land Crop Science,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ansu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Water-saving%CSIR-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8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