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通讯 2018(4),294-297
抗TY番茄新品种汴粉19号轻简化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河南省开封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 摘 要:
- 汴粉19号是开封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利用自育自交系Ks305作母本,以自育自交系Ks325作父本配制的早熟、优质、高产、抗TY番茄新品种,2015年通过河南省鉴定,2015-2017年进行了新品种配套轻简化绿色栽培技术研究,集成一套汴粉19号轻简化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加快了汴粉19号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番茄;汴粉19号;轻简化;栽培技术;
- 0
汴粉 19 号是开封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以自交系 Ks305 为母本,自交系 Ks325 为父本配制的早熟性突 出、品质优良、高产稳产、抗根结线虫和黄花曲叶病 毒病的番茄新品种,2014 年春季和 2015 年秋季参加 河南省第二轮鲜食番茄区域试验,2015 年春季参加 生产示范、品质测定、抗病性评价及专家田间鉴定。 2015 年 12 月通过河南省非主要农作物番茄新品种 鉴定(鉴定编号:豫品鉴菜 2015020)。 2015-2017 年 进行汴粉 19 号配套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集 成一套汴粉 19 号轻简化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目前该 品种及其轻简化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应用 100 多 公顷,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 1 特征特性
汴粉 19 号属无限生长普通花叶类型, 早熟,生 长势强;7~8 节着生第一花序,花序间隔 3 片叶;连续 坐果能力强,每花序着花 4~8 朵,易坐果,果实大小 均匀,膨果速度快,幼果无青果肩,成熟果粉红色,扁 圆形,平均单果重 174 g。 区试试验 2014 年春前期亩 产量 3 542.3 kg,比对照金棚 8 号增产 42.28%、洛番 9 号增产 8.32%;总产量 6 534.8 kg,比对照金棚 8 号 增产 22.48%、洛番 9 号增产 21.15%。2015 年秋季,前 期产量 2 022.3 kg, 比对照金棚 8 号增产 47.08%、洛 番 9 号增产 67.78%;总产量 5 049.3 kg,比对照金棚
8号增产42.58%、洛番9号增产110.14%。 田间抗性鉴定表明,抗叶霉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病和番茄TY病毒病。 耐贮运, 整齐度高。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50%,每100 g果肉含维生素C 21.8 mg,可滴定酸含量0.6%,可溶性总糖含量2.01%,糖酸比3.4,果肉质沙,口感适中。 适宜河南省及附近省市保护地和露地种植。
- 2 绿色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
为了促进汴粉19号成果转化,2015-2017年根据其特征特性在开封市蔬菜研究所示范基地进行了茬口密度、基质筛选、穴盘育苗、保花保果剂的筛选、绿色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等研究与集成,形成一套汴粉19号早春茬和越冬茬轻简化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通过该技术体系示范应用,每亩较原种植技术新增番茄产量300~500 kg, 节约成本300~400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2.1 育苗
早春茬栽培采用日光温室穴盘育苗, 12月中旬至1月中旬播种, 2月中旬至3月 下旬定植, 苗 龄60~70 d; 越冬茬栽培, 9月上中旬播种, 采用“1网1膜1板”覆盖育苗, 10月中下旬定植,苗龄30 ~ 40 d ,亩用种15~20 g。
2.1.1 材料的选择
早春茬育苗一般在保温性能好
的温室内进行, 越冬茬育苗则利用大棚或中拱棚育 苗,棚外覆盖 50~60 目防虫网,棚膜备好,以防大雨 冲刷,大棚尽量远离粉虱量较大的地方。
采用 72 穴孔,规格为 54 cm×28 cm 的黑色育苗 吸塑穴盘;采用容重 0.3~0.5 g/cm3,总孔隙度 65%左 右,通气孔隙度 15%~25%,持水力 100%~190%,p H 值 5.5~6.2 的天然草炭及充分腐熟的植物秸秆等有 机物料,与蛭石按 2∶1 配比混合而成育苗基质,每立 方米基质再加入三元复合肥(15-15-15)2 kg。也可采 用商品育苗基质,经试验筛选,山东“鲁青”、河北“永 壮”、河北“丰源”牌茄果类育苗基质比较适宜汴粉 19 号番茄幼苗生长发育,具有苗匀、苗壮等突出特点。 基质也可使用进口草炭,进口草炭价格较国内贵,但 保水性、有机质含量、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优于 国内草炭,但透气性不及国产草炭。
育苗工具及穴盘在使用前应采用 0.1%的高锰酸 钾溶液浸泡 3~4 min,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 使用。 重复使用的穴盘应将穴盘内残留的基质等杂 物清理干净, 用清水冲洗, 再放入 0.1%高锰酸钾或 600 倍 50%多菌灵溶液中浸泡 30 min,捞出后用清水 冲洗,晾干备用。 基质混合好后按每立方米加入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 g 加水混拌均匀,湿度在 70% 左右。
2.1.2 种子处理及播种
为防种子带病及促进种子早萌发,常采用温汤浸种和药剂浸种处理。浸种:用沙袋装种,放在30℃温水中浸泡10 min,然后放进55℃温水中浸泡20~30 min,期间不断搅动,保持水温;拿出再放在10%磷酸三钠溶液,或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0~30 min,用清水反复冲洗2~3次,再浸泡在28℃温水中4~6 h,沥干水分即可催芽。 催芽,将种子用湿纱布包好,轻轻甩几下,放在室温28℃处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1次,每隔12 h翻动一次,当种子有60%~70%萌芽时,即可播种。 剩余种子可继续催芽,如不能及时播种应放在10℃~15℃处存放,以免芽过长播种伤芽。 播种量较少的情况下,可采取浸种催芽方式;播种量较大情况下,一般在浸种后将种子晾干干籽直播。
先将有芽的种子每穴播种 1 粒, 无芽的种子可 催芽后继续播种。 一个穴盘播完后,应及时覆盖厚度 为 0.8~1.0 cm 的基质,喷透水放在苗床上,苗床放满 后,覆盖地膜,并将地膜边缘压实,防止出苗前水分 散失。 早春应做好保温防冻措施,秋季播种高温时要
求适量遮光,防止温度过高影响出苗。
2.1.3 苗床管理
出苗前,温度应保持在25℃~28℃之间,同时要细心观察苗床干湿情况,及时补水,以防出现“吊苗”和“带帽”现象,影响成苗率。约有70%种子已开始露白后,应及时去除地膜。 未出苗的穴孔视基质的干湿情况再喷一次小水, 并将地膜撕成小块进行局部覆盖,以利于快速出苗。白天应保持25℃左右, 夜间温度应保持在15℃左右, 白天温度超过30℃时,应及时通风排湿。苗出齐后开始蹲苗,苗床内保证干湿适宜,严格掌控喷水量和喷水次数,真叶出现后可适当增加喷水量和喷水次数。 每浇2~3次小水后浇1次透水,诱导幼苗根系下扎,使苗坨根系盘绕上下均匀。 及时调换光照弱和光照强的穴盘苗,保证苗齐、苗匀、苗壮,防止主根扎到苗床下部的土壤中,调换时注意均衡喷水。 根据幼苗生长势灵活调整喷肥方案, 需要促进茎叶生长时多使用含铵态氮和磷含量高的肥料, 促进根系生长时多采用含硝态氮和高钙含量肥料。
秋季育苗应采用 “拱棚+防虫网+棚膜+粘虫板”技术,重点预防烟粉虱危害。 待穴盘苗3~4叶1心时即可定植。 优良标准:2片子叶完好,真叶深绿,茎叶粗壮,无徒长,株心颜色稍浅,根系白色,根条分布均匀并将基质紧密缠绕,形成完整根坨,无损伤,无病虫害。
早春茬定植前用 62.5%咯菌腈·精甲霜灵 1 500 倍 液+46.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 1 500 倍液浸泡穴盘 苗 5~10 s, 晾干后定植; 越冬茬定植前先用上述药 剂浸泡后晾干, 再用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2 500~ 5 000 倍溶浸泡后定植。
2.2 整地与定植
前茬作物收获后,彻底清除作物的残枝落叶、杂草、地膜等杂物,保持棚室清洁。 早春茬每亩施入充分腐熟发酵的有机肥4~5 m3 、 越冬茬为8~10 m3 ,另外越冬茬还需施入硫酸铜2~3 kg、硫酸镁1~2 kg、硼砂2~3 kg,均匀撒施在土壤表面,深翻25~30 cm,整细整平后按垄距1.4 m、垄宽0.8 m、垄高0.2 m、垄沟宽0.6 m做垄。早春茬提前10 d覆盖棚膜,以利提高地温。
早春茬定植时, 先在垄上按行距0.5 m开沟,沟深10 cm,经试验,留5序果,按30 cm穴距摆苗(密度3 176株/亩)前期产量、总产量及商品率最高,每穴浇定根水500 mL,待水渗下后封沟,铺设滴灌带和地
膜。 越冬茬定植,经试验,留 10 序果,按 40 cm,摆苗 (密度 2 382 株/亩)其总产量和商品率最高 ,定植时 浇大水,6~7 d 缓苗后浇缓苗水, 中耕培土 2 次后整 平垄面,铺设滴灌带和地膜。
2.3 田间管理
2.3.1 温度管理
早春茬栽培, 定植后外界温度较 低,定植到缓苗期间,棚内应维持较高的温度,利于 缓苗,一般白天温度维持在 25℃~29℃,超过 30℃适 当放风排湿,夜间维持 19℃~15℃。 缓苗后,应及时放 风,适当降低棚温,维持白天(24±2)℃,前半夜(14± 1)℃,后半夜(10±1)℃。 进入 4 月中旬,当外界温度维 持在 15℃上时可以昼夜通风。
越冬茬栽培,缓苗后至 4 月中旬,白天揭苫后至 下午 5:00 维持室温(24±2)℃,下午盖草苫前半小时 加强放风,17:00~22:00 维持(14±1)℃,22:00~8:00 维 持(10±1)℃。 3 月中旬后,草帘可不下,通过开合顶风 口,调节室内温度,夜间最低室温维持 10℃左右。 阴 天揭苫后温度达不到 18℃,中午也要短时间放风,时 间 30 min 为宜,排除室内湿气和有毒气体,吸入二氧 化碳气体,促进光合作用。如遇极端天气,连续 5 d 最 低温度在 7℃以下,第 6 d 必须考虑加温措施,加温 建议上午进行。 当室外最低温度维持在 15℃以上时 可昼夜开风口通风。
2.3.2 光照管理
试验表明, 日光温室采用白布条除尘可以有效清洁棚膜,保持棚膜清洁度,减少灰尘污染(使用方法:布条宽度3~4 cm,长度比棚宽长出1.0~1.5 m,两端系在压膜线两端,随风摆动幅度达到两边压膜线为止)。 经常清扫薄膜,后墙张挂反光幕,长时间阴雨天气悬挂植物补光灯, 及时清除下部失去功能叶,这些均能很好增加光照,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
2.3.3 整枝与吊穰
早春茬栽培,当番茄植株 30 cm 时及时整枝吊穰, 采取单干整枝, 其余侧枝待长到 10 cm 长时逐步掐除,5 序果摘心, 最上序果上部留 2~3 叶,当第一序果采收后打掉其下的全部叶片。
越冬茬栽培,留 10 序果,采取单干整枝,侧枝适 当晚掐,一般长到 15 cm 时逐步摘除,以利根深扎。 当植株长到 30 cm 时选择晴天中午 13:00 左右,将 番茄邻行植株分别朝南或朝北按倒, 待植株再次调 头朝上 20 cm 时及时吊穰, 待植株越过吊丝 30 cm 采用 “错位吊穰法”(即将北部第一株吊到第一株北 空余吊绳上,与植株按倒方向相反,依次类推)。 采用
此法可以减少落穰次数1~2次, 减轻劳动强度和用工数量,减少植株损伤。 及时摘除下部黄叶、病叶及下部徒长枝。
2.3.4 保花与留果
经保花保果剂筛选试验, 果宝520处理汴粉19号较生产上常用的番茄灵、2,4-D处理,坐果率、果实商品性、商品率均高,且差异显著,使用方便。 当同一花序上有3~4朵花开放时及时采用果宝520喷花处理,蘸花省工,且商品果率高、果型好。 若第一果序上第一朵花开放时间较第二朵花开放时间早5~7 d,应及时将第一朵花摘去,待其他花朵开放时再喷花。 采用果宝520喷花,果实一般同时膨大,大小基本一致,待果实长到1 cm大小时及时选果留果,每序3~4果。
2.3.4 水肥一体化管理
根据开封市祥符区部分日光温室土壤数据检测, 土壤pH值位于7.33~8.83之间,土壤有偏碱化趋势,基肥一定要施一些偏酸性肥料。 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下占50%左右, 特别是新建1~2年的日光温室, 应加大有机肥的施入;速效钾含量200~421 mg/kg处于中高级肥力水平,碱解氮73.93~137 mg/kg处于中高级水平, 有效磷34~60.67 mg/kg,不同温室差异较大。 应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力度,了解不同温室土壤肥力状况,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早春大棚,中肥田每亩需纯氮18~25 kg、五氧化二磷6~8 kg、氧化钾26~35 kg;越冬茬温室,中肥田每亩需纯氮34~41 kg、五氧化二磷12~15 kg、氧化钾44~52 kg。 滴灌水量8~12 m3 /亩·次,根据不同季节、发育阶段调节灌水量。 定植—开花时期,采用高氮型22-12-16+TE+BS (或养分配方相似的水溶肥) 4~ 6 kg/亩·次, 定植后7~10第一次追肥, 之后15 d左右1次, 5~6月份7~10 d 1次; 开花坐果后采用19-6-25+TE+BS (或养分配方相似的水溶肥)7.5~ 10 kg/亩·次,温度较低季节15 d左右1次。越冬茬在低温期滴施1~2次甲壳素、海藻酸等有机肥料,保根养根,进入盛果期应叶面喷施0.1%尿素、0.3%磷酸二氢钾、0.1%硝酸钙、0.1%硼砂等水溶叶面肥, 有利于植株延缓衰老,延长采收期和改善品质的作用。 根据土壤墒情和植株长势合理调整滴水间隔时间, 温度低苗小、浇水间隔时间长,果实采收期浇水量大应间隔时间短。
2.3.5 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技术
病虫害绿色防治应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农业、
物理、生物防治技术,最后采用绿色蔬菜准许使用的药剂防治。
早春茬育苗期,做好育苗场所、育苗工具、营养 基质以及种子的消毒工作, 将病原菌消灭在萌芽状 态,定植前做好番茄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的预防和穴 盘苗的消毒,定植后注意灰霉病、晚疫病和叶霉病的 预防与防治。
越冬茬苗期应重视粉虱的防治工作, 严防其传 播番茄病毒病。 采用 50~60 目防虫网全棚覆盖育苗, 采用“防虫网+粘虫板”预防烟粉虱,日光温室夏闲时 采用“氢氧化钙+作物秸秆+禽畜粪”进行土壤处理。 定植前,覆盖棚膜后进行棚室消毒,采用生物熏蒸剂 20%辣根素乳油 1.0 L/亩对空喷雾,施药后密闭熏棚 3~5 h,也可采用硫磺熏烟法熏棚,可杀死附着棚室内 部各种害虫和病原微生物。 定植后重点防治烟粉虱 传播病毒病, 可采用 0.1%大黄素甲醚水剂、24%混 脂·硫酸铜水乳剂、1%香菇多糖水剂预防和钝化病 毒;采用 50~60 防虫网覆盖风口处和出入口处,防治 室外粉虱进入温室大棚内; 室内均匀悬挂黄色粘虫 板 40 块/亩, 悬挂位置在植株生长点上 20 cm 处,随 植株增高也相应调高黄板位置; 粉虱量大时也可采
用 99%矿物油乳油、22.4%螺虫乙酯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喷雾防治。
猝倒病和晚疫病: 结合棚室增温降湿减少结露时间,减少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发病初期采用0.5%氨基寡糖素水剂、100万孢子/g寡雄腐霉菌可湿性粉剂、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交替使用喷雾防治。
灰霉病:结合提温放风排湿高温灭菌,交替使用烟熏剂和新型弥雾剂进行预防和治疗。 开花期是防治灰霉病的关键期, 每亩综合采用10%腐霉利烟熏剂300 g和使用格瑞微粉3号 (50%腐霉利+60%乙霉·多菌灵)喷粉,以及采用2.1%丁子·香芹酚水剂、 3亿CFU/g哈茨木霉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
叶霉病:加强放风排湿工作,可采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喷雾预防。
- 3 适时采摘、分级装箱
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去向, 适时采摘不同生育时期的番茄果实,如远距离运输采摘刚转色果,近距离销售采摘完全转色果。 按照市场需求,合理分级,挑出病果、烂果和成熟不一致的果实,进行装箱,以提高商品档次和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