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我国大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农业科技通讯 2018(10),167-169

我国大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石瑜;王敬民;李敬华;程栋;乔峰;安萌萌;刘艳红;王博;

山东省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摘  要:
简要介绍了大蒜的起源和分类,综述了我国大蒜种质资源在搜集、保存、鉴定和评价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大蒜种质资源研究中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0

大蒜(Allium sativum L.)为百合科(Liliaceae)葱 属(Allium)能形成鳞茎的一个栽培种,二年生草本植 物。 别名蒜、胡蒜,古名葫。 我国拥有丰富的大蒜种质 资源, 大蒜年种植面积超过 960 万亩, 占全球大蒜

种植面积的 85%以上, 是世界上种植大蒜面积最大 的 国 家 , 年 出 口 量 为 136 万 t, 占 世 界 的 比 重 为 81.2%[ 1-2]。 大蒜营养丰富 ,嫩苗 、花茎和鳞茎均可食 用,用途广泛,加工产品种类多样,在国际贸易市场

上占有重要地位, 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我 国大蒜出口额约占世界大蒜出口总额的 70%。 世界 各国非常重视大蒜资源的搜集和研究工作, 我国大 蒜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但相关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 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

1 大蒜的起源和分类

1.1 大蒜的起源

关于栽培大蒜的起源, 早期分类学家认为大蒜 属于地中海植物, 直至 20 世纪中期,Vavilov 等提出 中亚为大蒜原起源中心的假说。 Etoh 等在中亚的天 山西北地区发现了大蒜的原始可育类型, 从而认为 中亚为大蒜起源中心。 之后 Pooler 等[3]采用生化及分 子标记分析对这一结论进行了验证。

1.2 大蒜的传播

大蒜最早在古埃及和希腊等地中海沿岸地区种 植。 公元前 113 年汉武帝时期, 张蓦将大蒜引入我 国陕西关中地区, 之后在我国各地陆续栽培[4]。 9 世 纪初, 日本从中国引种并进行繁殖生产。 16 世纪 前半 期, 扩展到欧 洲、 南美洲, 18 世 纪后半期 , 北美洲也开始种植。 如今大蒜已在全球范围内广 泛栽培。

1.3 大蒜的分类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生态环境丰富多样, 大蒜品种资源丰富。 我国各地都有名优品种。 通常按 鳞芽大小分为大瓣种和小瓣种, 大瓣蒜一般 4~8 个 鳞芽,代表品种为苍山大蒜、阿城大蒜、蔡家坡紫皮 蒜、安丘大蒜、嘉祥大蒜和永年白皮蒜等;按皮色分 为紫皮蒜和白皮蒜;按叶形分为宽叶蒜和狭叶蒜;按 叶的质地和上挺程度分为硬叶蒜和软叶蒜。 王善广 等[5]把大蒜分为两个变种,6 个品种群。 两个变种是双 层蒜衣变种和单层蒜衣变种。 双层蒜衣变种包括抽 薹大蒜品种群、 不完全抽薹大蒜品种群及春蒜品种 群。 单层蒜衣变种包括长叶大蒜品种群、短叶大蒜品 种群及多层蒜瓣大蒜品种群。 樊治成等[6]根据引自中 国的 75 个大蒜品种在陕西杨凌的种植表现,建立了 大蒜系统分类和生态分类体系。 系统分类法根据形 态特征将大蒜分为 2 个变种及 6 个品种群。 生态型 分类法根据大蒜对生态条件的要求和生态适应性, 分为三个生态型: 低温反应迟钝型、 低温反应中间 型和低温反应敏感型[7]。 根据产品器官的特性,大蒜 品种可分为葱蒜、狗牙蒜、无薹蒜和薹瓣兼用大蒜[8]。 按纬度大蒜品种可分为低纬度型、 高纬度型和中纬

度型[9]。

2 大蒜种质资源的搜集 、 保存与评价

2.1 大蒜种质资源的搜集和保存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捷克、美国、中国、以色列、印度等国家是大蒜种质资源保存份数较多的国家。捷克奥洛摩茨蔬菜和特种作物农业厅农作物研究所保存有600多份大蒜资源[10];美国农业部威斯康星大学蔬菜研究站保存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400多份大蒜资源; 以色列保存有200多份大蒜资源; 印度NBPGR保存190多份,并有85份通过常温离体保存技术复份保存;中国保存资源370多份,以本国资源为主[11]。

我国大蒜种质资源搜集、 保存工作已经展开。 2002年由国家基础性工作项目资助,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负责, 搜集全国各地大蒜种质资源375份,主要来源于陕西、山东、湖北等22个省、市、自治区[11]。 所有资源在初建的国家无性繁殖蔬菜种质资源圃中得到了保存, 建立了大蒜离体保存技术体系, 其中部分资源已经成功地运用低温或超低温(液氮)技术进行了保存。 大蒜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包括低温和超低温保存。 低温保存,也称缓慢生长保存或冷藏保存,简单易行、存活率高。 超低温保存,是将植物细胞、愈伤组织、茎尖、生长点等放入液氮冷冻,在需要时解冻、培养。

目前, 我国大蒜种质资源主要通过田间种质圃保存,收获至播种期间以冷库保存鳞茎。 需要每年进行田间种植,耗时、费工、占用空间大。 离体保存方法有利于节省空间、降低费用,同时可避免田间病虫害及自然灾害对种质安全保存的影响。 我国学者在大蒜、姜和百合等[12-14]无性繁殖蔬菜种质离体保存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并成功地应用于部分资源的复份保存中。

2.2 大蒜种植资源的鉴定和评价

我国大蒜种质资源评价在技术手段以及研究深度和广度上相对落后。徐培文[15]等报道利用RAPD技术鉴定了来自澳大利亚、泰国和我国17个省、市的大蒜种质遗传特性。 杨凤娟[16]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大蒜的大蒜素含量不同。 陈昕[17]等利用RAPD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 对中国10个不同地区的大蒜进行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李锡香[18]等编写了《大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规范了大蒜种质资源的搜集、整理和保存等基础性工作。

以此标准为根据建立了 213 份种质的基本信息库, 对其中 80 份大蒜种质资源田间基本农艺性状进行 了鉴定和评价,建立了基本性状数据库。 韩曙[19]等利 用 RAPD 标记对 18 个品种的大蒜遗传多样性和亲 缘关系进行分析,聚类结果将 18 个品种分为 2 大类 群。 王海平[20]等利用 AFLP、SSR 和 TnDel 这三种分子 标记对国家无性繁殖蔬菜资源圃保存的 212 份大蒜 资源进行了检测。 周静[21]等建立优化适宜大蒜的 SSR 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筛选出 1 对 SSR 引物,并对 40 份大蒜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检测出 3 个多态 性条带可将供试材料聚为两大类。 陈书霞等[22]利用 6 对 SSR 引物对 40 个大蒜品种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 分析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Hassan Hamza Abdel-halim Mostafa[ 23]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 104 份大蒜种 质的大蒜辣素含量。

3 对我国大蒜种植资源工作的建议

3.1 大蒜种质资源考察和搜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国大蒜种质资源的搜集面和搜集量还相 当有限。 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开展国内资源的搜集,要 注重优质、多抗和可育种质资源的搜集、引进,还要 加大对濒危的地方品种和野生资源的搜集力度;另 一方面还需积极开展国外资源的引进工作。

3.2 进一步开展安全、 高效、 低成本保存技术研究

由于大蒜是无性繁殖为主的作物, 长期种植易 种性退化,因此要重视种质资源的提纯复壮,保持其 优良种性。 离体保存是大蒜种质资源保存的一条有 效途径。 因此,深入开展低温、超低温离体保存、种源 脱毒、有性繁殖等技术的研究,建立安全、高效、低成 本的保存技术体系, 是大蒜种质资源保存技术发展 的必然趋势。

3.3 建立大蒜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体系 , 开展优异 种质的挖掘利用

现保存的大蒜资源只进行了初步的鉴定评价, 尚需加强农艺性状尤其是品质和抗逆性状的鉴定和 评价。 将传统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进行种 质的遗传多样性评价,进行核心种质资源研究,对重 要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和功能分析, 可以切实推进大 蒜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

参考文献

[1] 刘 世 琦 . 蔬 菜 栽 培 学 简 明 教 程 [M]. 北 京 : 化 学 工 业 出 版 社 , 2007:173-175.

[2]肖小勇,李崇光.我国大蒜出口的“大国效应”研究[J].国际贸

易问题,2013(8):61-71.

[3]MR Pooler, PW Simon. Characteriz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isozyme and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in a diverse collection of garlic clones[J]. Euphytica, 1993, 68: 121-130.

[4]王海平,李锡香,沈镝,等.大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C].中国园 艺学会蔬菜专业委员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全国蔬菜和薯类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2006:4.

[5]王善广 ,张华云 ,王超 ,等 .大蒜品种资源及分类 [J].保鲜与加 工,2002,2(3):35.

[6]樊治成,陆帼一,杜慧芳.大蒜(Allium sativum L.)品种资源数量分类的研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3):1-6.

[7]樊治成,陆帼一,杜慧芳.大蒜品种生态型的数量分类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7(2):74-79.

[8]严根元.大蒜栽培技术及综合利用[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 版社,1989.

[9]石桥佑二,小川勉,松原德行.大蒜品种的特性与分类[J].长崎社农林试研报,1987(15):95-111.

[10]王海平.中国大蒜遗传多样性评价及大蒜辣素含量与蒜氨酸酶基因的关联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11] H Stavelikova.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arlic(Allium sativum L.)genetic resources collection - Information[J]. Hor- ticultural Science,2008,35(3):130-135.

[12]高霞,张盛林,李锡香.园艺植物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 术研究[J].北方园艺,2005(3):77-78.

[13]王艳军,李锡香,向长萍,等.大蒜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J].园艺学报,2005(3):507-509.

[14]徐培文,曲士松,刘恒英,等.中国大蒜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初步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3):314-319.

[15]徐培文,曲士松,黄宝勇,等.应用RAPD技术分析大蒜种质遗传特性和检测蒜种纯度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2(1): 7-12.

[16]杨凤娟,刘世琦,王秀峰.不同品种及微肥对鳞茎中大蒜素含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4(4):22-25.

[17]陈昕,周涵韬,杨志伟,等.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子 标记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S1):144-149.

[18]李锡香.大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M].北京:中国 农业出版社,2006.

[19]韩曙,丁玉梅,王世华,等.18份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1):84-89.

[20]王海平,PW Simon,李锡香,等.中国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2(16):3318- 3329.

[21]周静,陈书霞,程智慧,等.大蒜SSR体系的建立与优化[J].西北农业学报,2011(11):117-122.

[22]陈书霞,常燕霞,周静,等.大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 SSR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2,20(4):372-381.

[23]Hassan Hamza Abdel -halim Mostafa. Garlic germplasm re- sources evaluation and somaclonal mutagenesis technology study based on gamma radiation and EMS treatment on callus [D].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Dissertation,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