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广元灰鸡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畜禽种业 2018(8),9-12

广元灰鸡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

王应和;唐友海;黄钦柯;李勤;杨朝武;刘益平;朱庆;

四川省广元市农业局;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

摘  要:
广元灰鸡是分布在秦巴山脉的一种以灰羽为主要特征的地方鸡种遗传资源,201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广元灰鸡为肉蛋兼用型品种,觅食力强,耐粗饲、抗逆性好,其肉质鲜美、细嫩,脂肪沉积少,现已成为广元市优质特色肉鸡产业的主推品种。本文对广元灰鸡的保护现状、品种特性、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浅见,为该品种后续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广元灰鸡;保护;发展;对策;

0

广元灰鸡是秦巴山脉经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优良地方 鸡种遗传资源, 因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广元市、 且以全身灰羽 为显著特征而得名。 该品种为蛋肉兼用型, 具有觅食力强, 耐粗饲、 抗逆性好等山地鸡的典型特征, 适合山林、 草地、 茶果园等放牧饲养, 也适合规模化舍饲生产。 广元灰鸡肉质 鲜美、 细嫩, 脂肪沉积少, 深受消费者喜爱。 但血缘纯正的 广元灰鸡在近几十年来已濒临灭绝, 存栏量非常稀少。 2010 年广元市政府组织相关机构对该品种进行抢救性保护, 并已 取得了显著效果。 2016 年 8 月, 广元灰鸡被正式列入国家畜 禽遗传资源名录, 现已成为广元市优质特色肉鸡产业的主推 品种。 本文对广元灰鸡的保护现状、 品种特性、 研究成果进 行综述, 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浅见, 为该品种后续开发与利 用提供参考建议。

1 广元灰鸡的保护现状

2010 年, 为了推进剑门关土鸡产业的快速发展 , 广元市 农业局组织全市开展地方鸡种遗传资源普查发现, 广元灰鸡 这一独具特色而数量稀少的遗传资源, 并采取抢救性保护措 施。 2013 年起, 广元市与四川农业大学共同成立保种选育技 术小组, 合作开展广元灰鸡的保护工作。 先后在朝天区平溪 乡建立了广元灰鸡保种场, 在朝天区曾家镇、 李家乡、 两河 口乡建立广元 灰 鸡 遗 传 资 源 保 护 区 , 划定 保 护 区 核 心 面 积 300 余 km2, 保护区内禁止一切外来血缘的鸡进入 。 该技术小 组及时研究制定了 《广元灰鸡保种选育实施方案》, 并配套编 写 《广元灰鸡》、 《广元灰鸡生产技术规程》、 《广元灰鸡疫 病防治综合技术》 等技术规程, 形成广元灰鸡的标准化生产 配套技术体系。 通过建立良性发展的保护机制, 采用动态方 式进行保种, 广元灰鸡遗传资源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6 年农业部公告 (第 2437 号) 将广元灰鸡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 源目录。 2017 年 2 月, 四川省农业厅为四川天冠农牧有限责 任公司广元灰鸡原种场颁发 《种畜禽经营许可证》; 同年 9 月 , 省 农 业 厅 将 该 场 确 定 为 全 省 第 一 批 畜 禽 核 心 育 种 场 。 2018 年 3 月 , 朝天区在羊木镇新山村等地建立了广元灰鸡推 广示范基地。 目前, 广元灰鸡保种场存栏广元灰鸡 2 万余羽, 保种群建品系 3 个、 家系 120 个, 标志着该品种抢救性保种 取得成功, 并进入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阶段。 广元灰鸡商品 鸡正畅销成都、 重庆、 西安等国内 20 余个大中城市, 深受消 费者喜爱。

2 广元灰鸡的品种特性

2.1 原产地与中心产区

广元灰鸡原产于四川省广元市, 主要分布在秦巴山脉及周边地区, 中心产区为朝天区曾家山片区。 中心产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 广元市北部, 嘉陵江上游, 川陕甘三省交界的边陲地带; 地处东径106°56′38〞~106°08′55〞, 北纬32°30′ 13〞~32°36′54〞; 平均海拔1400m, 森林覆盖率74%; 属于南北兼具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2℃, 年降雨量1300mm, 年均日照212d。 中心产区是川北最大的 “菜篮子”、 川陕甘渝地区重要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 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 为广元灰鸡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

2.2 体型外貌

以全身灰羽为主要特征, 体型中等大小, 结构均匀紧凑。头中等大小, 喙短粗且微弯曲, 眼大圆, 虹彩栗色。 单冠直立, 冠、 肉垂、 耳叶为红色。 颈粗短, 背深胸宽适中, 腹部丰满, 腿细胫长。 肉色为淡粉红色, 皮肤为白色或乌黑色;喙、 胫、 爪、 跖为深灰色, 部分为黄色、 白色。 成年公鸡姿态雄伟, 颈羽、 鞍羽、 背羽表层覆盖有灰色、 红色或金黄色羽毛, 尾羽、 主翼羽为深灰色, 腹羽为浅灰色或全身覆盖灰色羽毛, 冠齿5~8个, 少数有胫羽。 成年母鸡面部清秀, 颈羽、 尾羽、 主翼羽为深灰色, 背羽、 鞍羽为灰色, 腹羽为浅灰色[1]。

2.3 成年体重和体尺

广元灰鸡成年体重和体尺见表1。

2.4 主要特点

广元灰鸡具有独特的灰羽特征, 适应性好、 抗逆、 抗病

力强, 采食范围广, 觅食力强, 易饲养管理, 肉质嫩滑鲜美 [1] 。

2.5 生产性能

2.5.1 繁殖性能

广元灰鸡繁殖性能见表2。

2.5.2 肉用性能

广元灰鸡初生重31~33g, 肉用性能见表3、 表4。

3 广元灰鸡的研究成果

自 2013 年以来, 四川农业大学、 广元市农业局、 朝天区 农业局等单位共同在广元灰鸡保种场、 保护区等地开展了广 元灰鸡生产性能测定、 基因组遗传测定与分析, 已取得多项 研究成果, 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广元灰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 践参考。

3.1 生产性能

体重是衡量鸡种性能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研究其增长规 律可以为我国优质鸡育种与生产提供实践资料和理论指导[2]。 据邓中勇等研究显示, 广元灰鸡、 旧院黑鸡、 优质鸡不同日 龄、 品种间体重呈显著差异。 优质鸡初生重 41.04g、 旧院黑 鸡 39.56g, 显著高于广元灰鸡 33.94g。 随着饲养日龄的增长, 优 质 鸡 体 重 增 长速 度 显 著 高 于 广 元 灰 鸡和 旧 院 黑 鸡 ; 120、 150 日龄体重 , 广元灰鸡与旧院黑鸡差异不显著 。 90 日龄料 肉比, 优质鸡 3.13, 显著低于旧院黑鸡 3.98 和广元灰鸡 4.26; 90 日龄、 120 日龄和 150 日龄料肉比 , 旧院黑鸡分别为 3.98、 4.86 和 5.91, 显著低于广元灰鸡 4.26、 5.34、 6.12 [3]。

3.2 屠宰性能

广元灰鸡90、 120和150日龄的屠宰率均达到85%以上, 150日龄全净膛率均达到57%以上。 随着饲养日龄增长, 90~ 150日龄, 广元灰鸡母鸡全净膛率从59.72%升到61.97%。 在不同日龄鸡的内脏器官也存在显著差异, 内脏器官重量随鸡日龄增长而增重, 且公鸡大于母鸡, 但其皮脂厚与日龄无关 [3] 。

3.3 肉品质

广元灰鸡胸肌公鸡150日龄L值63.59最大、 母鸡90日龄L值66.31最大, 120日龄母鸡L值58.81最低; 母鸡90日龄L值高于120日龄、 150日龄母鸡; 公鸡L值150日龄显著大于90日龄、 120日龄。 广元灰鸡的亮度和黄度随日龄增长而升高, 红度与日龄无关。 剪切力随日龄增加而增大, 公鸡高于母鸡, 腿肌高于胸肌。 胸肌、 腿肌肌内脂肪含量随日龄增长而升高, 而蛋白质含量随日龄增长而下降, 且母鸡含量高于公鸡, 腿肌高于胸肌。 胸肌、 腿肌鲜味氨基酸和肌苷酸随日龄增长而升高。 鲜味氨基酸含量为公鸡高于母鸡, 胸肌高于腿肌; 肌苷酸含量母鸡显著高于公鸡, 腿肌高于胸肌 [3 ,4] 。

3.4 出栏时间

广元灰鸡生产性能、 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均在150日龄时最好, 经济效益在120日龄最佳。 生产者需根据市场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上市日龄[3]。

3.5 基因组遗传测定

据四川农业大学家禽课题组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深度解析广元灰鸡的遗传特征结果发现, 广元灰鸡在基因组水平上与白羽肉鸡、 罗曼蛋鸡等高度培育化品种差异明显, 在遗传聚类中显著分离; 与同为地方优质品种的旧院黑鸡相比,广元灰鸡与旧院黑鸡遗传距离稍近, 但广元灰鸡具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附图)。 基因组比较分析中发现, 广元灰鸡基因组能显著区别于高度培育品种及优质地方品种, 其基因组是一种独特且有价值的遗传资源[5]。

4 广元灰鸡的发展对策

4.1 加强广元灰鸡保护

一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保存目的是为了利用, 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可利用性, 而且也要考虑到以后的可利用性[6]。 单纯的保护不仅经济效益差, 而且会使资源数量发展受限, 最终影响保护; 而全面商业开发又易导致潜在优良遗传基因丢失, 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只有保种与利用很好结合才能更好保护广元灰鸡遗传资源。 二要建立广元灰鸡保种选育团队。 优选家禽育种专家组建专家服务团, 长期持续支持广元灰鸡保种选育工作。 三要完善保种基础设施建设。建好广元灰鸡保种场、 保护区基础设施, 科学指导保护区及周边农户保护地方鸡遗传资源。 保种场、 保种群和保护区要重点以活体保种为主, 实现多方位的联合保种。 四要根据功能差异分别建设广元灰鸡保种场和选育场。 广元灰鸡选育场要重点加强商业开发, 提高其生产与经济性能。 广元灰鸡保种场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 采取家系保种和群体保种相结合的办法, 通过采取各家系等量留种等方式, 切实保持广元灰鸡群体遗传结构的稳定, 保存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使群体公母比例为 1: 10, 每世代的近交增量严格控制在0.25%~0.5%。

4.2 加快广元灰鸡选育

目前, 广元灰鸡还存在体重差异大, 料肉比偏高, 净肉 率较低, 产蛋量低等不足, 影响养殖户和消费者对其的认可。 因此, 一要积极探索, 大胆运用新理念, 采用新方法, 应用 成熟技术, 制定新的育种方案, 切实加强现有红羽、 全灰、 乌皮等 3 系的提纯复壮。 二要积勇于创新, 将 BLUP 育种值 估计、 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等先进技术用于育种, 提高育 种效率[7]。 深入研究广元灰鸡的灰羽遗传规律和选种方法 , 通过品系配套、 杂交繁育等手段, 使广元灰鸡优良性状基因 重新组合, 通过开展经济杂交, 不断提高广元灰鸡商用性能, 让广大养殖者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三要积极开展广元灰鸡 慢羽和快羽系选育, 以利于今后配套生产时雏鸡的雌雄鉴别, 降低制种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 四要积极支持企业从事广 元灰鸡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 以企业为主导的畜禽育种模式是畜禽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8]。 建议出台鼓励企业开发利用广元灰鸡遗传资源的激励机制 , 从财政、 信贷、 税收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

4.3 创建优质特色品牌

一要保持广元灰鸡的优质特性。 广元灰鸡具备优质鸡生 产的良好条件, 生产中绝不能片面追求料肉比和生长速度, 而要注意保持其特有的风味特点和优良特性, 让其更好地满 足多元化的鸡产品市场需求。 二要扩大广元灰鸡的发展数量。 要建立完善广元灰鸡良种繁育体系, 有效规范建设广元灰鸡 原种场、 祖代场和父母代场建设, 加大广元灰鸡的推广应用。 三要加强广元灰鸡无公害和生态养殖配套技术研究, 深入开

展无公害、 绿色、 有机产品认证, 建立广元灰鸡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全面完成从养殖到屠宰全程可追溯管理, 严格饲料、兽药等生产投入品监管, 严厉打击违法生产、 经营和使用违禁投入品行为, 进一步规范广元灰鸡标准化规模化养殖。 四要积极创建特色知名品牌。 要以脚环标记、 特约经销点、 专卖店等方式加强自我保护, 积极组织营销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种农交会、 博览会和推介会, 提升品牌知名度, 使广元灰鸡成为四川特色品牌, 促进产品优质优价销售。

4.4 做强广元灰鸡产业

一要坚持 “绿色、 低碳、 创新、 开放、 共享” 的发展理念,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加快完善种鸡场、 饲料厂、 加工厂等全产业链配套建设。 二要根据市场消费需求, 科学布局、 规范建设活禽集中交易市场、 集中屠宰场, 积极发展冷链、 包装、 物流、 储藏和运输服务, 建立完善电商销售平台, 进一步拓展销售范围。 大力实施农超对接, 在成都、 重庆、 西安等大中城市建设一批土鸡直供直销专卖店, 更好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 三要重点培育一批产业领军龙头企业, 鼓励龙头企业发展土鸡产品精深加工业务, 开发升级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康养食品、 休闲食品和旅游产品, 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四要加快推进市、 县区、 乡镇、 村四级土鸡协会和专合社规范化建设, 大力培养经纪人队伍, 从速构建饲养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 建立广元灰鸡优质优价联动机制, 带动广元灰鸡走上产业化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唐友海,刘益平,黄钦柯,等.广元灰鸡,地方标准(送审稿),2017.

[2] 王桂朝,潘贻卉.隐性白羽鸡体重生长规律的研究[J].中国家禽,2006,28(7): 15-18.

[3] 邓中勇.广元灰鸡 、旧院黑鸡生产性能的研究分析[D].四川 :四川农业大 学,2016.

[4] 李菁菁,邓中勇,王也,等.广元灰鸡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测定 [J]. 当代畜牧, 2016(10 下):34-36.

[5] 广元市农业局关于广元灰鸡申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的报告 (广农﹝ 2016 ﹞ 22号).

[6] 吴常信.对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管理中几个问题的讨论[J].中国畜禽种业, 2007(7):16-18.

[7] 张德祥,张细权,宋焕禄.优质鸡育种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家禽, 2001(23):15-17.

[8] 陈伟生.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禽种业的思考 [J]. 中国牧业通讯,2011(14):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