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结构
中国畜禽种业 2019(9),190
鸡传染性法氏囊疫病防控状况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农业农村局
- 摘 要:
- 鸡养殖过程中, 鸡传染性法氏囊疫病是一种普遍、传染性高、致病性高的传染病, 不仅影响鸡的正常生长, 而且会进一步扩大疾病传染范围, 不利于养鸡户经济收益的提升.
关键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治措施;流行趋势;进展
- 0
在雏鸡群中鸡传染性法氏囊疫病发生概率较高, 同时对家禽危害比较严重。 目前, 我国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已经对此病研究了数年, 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并且及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方案, 防止病情进一步传播和扩散, 促进雏鸡健康生长和发育。
-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疫病的流行趋势
鸡传染性法氏囊疫病一般发生在雏鸡中, 成年鸡群几乎不会感染, 一旦雏鸡感染这种疾病将会大大提升死亡率。 同时,鸡群患鸡传染性法氏囊疫病主要表现在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如果雏鸡已经受到该病的感染, 在雏鸡第一次接种疫苗后, 雏鸡将在疫苗接种的刺激下出现应激反应, 加快发病速度。 第二阶段发生在 4 日龄左右的鸡群, 这类鸡群第一次接种疫苗, 当母源抗体与疫苗发生冲突时会相互抵消, 导致雏鸡免疫失败, 引发一系列感染疾病, 因此, 养殖人员要根据雏鸡实际身体情况, 考虑母源抗体对雏鸡的影响, 最大程度降低鸡传染性法氏囊疫病的发生概率 [1]。
-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疫病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2~15 , 3~6
本病仅发生于 2~15 周的小鸡, 3~6 周龄为发病高峰期。 病毒主要随病鸡粪便排出, 污染饲料、 饮水和环境, 使同群鸡经消化道、 呼吸道和眼结膜等感染; 各种用具、 人员及昆虫也可以携带病毒, 扩散传播, 本病还可经蛋传递。 雏鸡群突然大批发病, 2~3d 内可影响 60%~70%的鸡, 发病后 3~4d 死亡达到高峰, 7~8d 后死亡停止。 病初精神沉郁, 采食量减少, 饮水增多, 有些自啄肛门, 排白色水样稀粪, 重者脱水, 卧地不起,极度虚弱、 最后死亡。 耐过的雏鸡贫血消瘦, 生长缓慢。 剖检可见法氏囊发生特征性病变, 法氏囊呈黄色胶胨样水肿、 质硬、 黏膜上覆盖有奶油色纤维素性渗出物。 有时法氏囊黏膜严重发炎, 出血, 坏死, 萎缩。 另外, 病死鸡表现脱水, 腿和胸部肌肉常有出血, 颜色暗红。 肾肿胀, 肾小管和输尿管充满白色尿酸盐。 脾脏及腺胃和肌胃交界处黏膜出血。
-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的合理使用
有效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疫病的疫苗主要分为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两种, 其中中药毒力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是一种常用疫苗。 这种疫苗适合在该病流行比较严重的区域使用, 同时是我国十分常见的和普遍使用的免疫疫苗之一。 在具有一定的母源抗体的雏鸡身上使用这种疫苗对其法氏囊没有破坏性, 不会影响其他疾病的免疫操作, 可以有效提升鸡体对疾病的免疫能力。 对于抵抗能力较弱的鸡, 养殖人员可以使用相应的弱毒疫
苗, 通过将疫苗混合在鸡群饮水中对鸡群进行全方位的免疫,保证鸡群的法氏囊不会遭到破坏, 进一步提高机体免疫力, 但这种疫苗的使用会影响鸡群的母源抗体。
-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疫病的预防和控制
4.1 鸡传染性法氏囊疫病的预防
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疫病防控的研究中要坚持 “预防大于治疗” 的理念, 这种研究理念在很多文献和资料中均有体现。 该疾病预防的关键措施是合理配制鸡饲料、 改善养殖环境、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 做好疾病防疫和接种工作。 同时, 养殖人员要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 坚持全进全出的原则, 引入规范、 优良的鸡品种, 防止病鸡进入养殖场内[2] 。 一旦发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疫病有流行和传染的趋势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 定期对鸡舍消毒。 在消毒中养殖人员可以使用的消毒药剂有福尔马林、 漂白粉、 过氧乙酸等, 同时要交换使用消毒药剂, 防止产生耐药性。 养殖人员要做好鸡舍通风和管理工作, 及时有效的灭鼠,为鸡群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4.2 鸡传染性法氏囊疫病的治疗
在该疾病流行和传染的初期, 养殖人员可以在鸡体中注射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 根据鸡感染的实际情况注射不同量。 对于日龄较大、 感染病情严重的病鸡要适当加大血清使用剂量, 对鸡体进行肌肉注射。 同时, 养殖人员可以注射适量的高免蛋黄注射液, 增强康复效果。 除此之外, 养殖人员可以使用西医药剂治疗该疾病。 如使用适量的复方诀酮, 增强治疗效果。 同时养殖人员可以尝试使用中药剂进行治疗, 使用适量的甘草、 黄檗、 大青叶、 双花等混水适量煎服, 有效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疫病。
- 5 结语
鸡传染性法氏囊疫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 疫苗种类和鸡群生长环境息息相关。 因此, 养殖人员要进一步提升鸡群饲养管理水平,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 定期清理和消毒鸡舍, 为鸡群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提高鸡群质量和产量。
- 参考文献:
[1] 王艳梅.鸡传染性法氏囊疫病的防控[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3):131.
[2] 刘同军,王萍.鸡传染性法氏囊疫病防控研究进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