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琳 ;
张鑫明 ;
华淑惠 ;
梁颖 ;
杨琳
《种子科技》
2024
摘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吉林地区种植广泛.气象条件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了吉林地区气候、降水、温度等气象因素与水稻生长的关系,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促进了吉林地区水稻增产.
关键词:
气象条件,
水稻生长,
吉林地区,
降水,
温度
-
杨玉菊 ;
高炳彦
《种子科技》
2024
摘要:随着人口增长,再加上资源的有限性,实现绿色、高产、高效农业生产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以绿色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基层农技推广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该技术的关键要素和作用机制,探讨了该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环境和增强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和潜在问题.结果表明,绿色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基层农技推广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潜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
绿色水稻,
高产高效,
栽培技术,
农技推广,
可持续发展
-
黄丽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
摘要:为扎实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江苏省这几年不断进行了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作为当下一种新的水稻种植模式,将插秧与施肥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农机农艺相融合的优势,有效改善了肥料的浪费问题,提升了肥料利用率,提高了作业效率,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
水稻插秧机,
侧深施肥,
使用要点
-
陈少杰 ;
何冰清 ;
罗宝杰 ;
蒋琪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摘要:为提高肥料利用率,追求水稻增产效益,本试验以籼粳杂交水稻品种'甬优12'为材料,探究不同类型缓释肥对'甬优12'产量以及群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汉枫缓释肥对'甬优12'有明显增产效应,较配方肥增产2.7%~3.5%;六国网缓释肥和丰筑缓释肥无明显增产效应.汉枫缓释肥处理下的水稻成穗率和每穗粒数均高于其他处理,弥补了有效穗数较低的不足.各生育期内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均以汉枫缓释肥处理最高.综合产量以及群体特征的表现,汉枫缓释肥的经济效益优于六国网缓释肥和丰筑缓释肥,可为'甬优12'的因种施肥提供依据.
关键词:
缓释肥,
甬优12,
产量,
群体结构
-
陆峰 ;
何结望 ;
肖志鹏 ;
唐剑宁 ;
马明云 ;
夏凡 ;
龙飞 ;
肖孟宇 ;
钱传林
《农学学报》
2024
摘要:选择湘中烟稻轮作区2种典型水稻土,比较分析了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有机碳组分及其相关关系,旨在揭示烟稻轮作的2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差异及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性水稻土(RPS)>0.25 mm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高于紫色水稻土(PPS),分形维数(D)则较小,因此烟稻轮作的红壤性水稻结构及团聚体稳定性显著好于PPS;RPS总有机碳(TOC)及颗粒有机碳(POC)含量均显著高于PPS,而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变化不明显;RPS和PPS的MWD及GMD均与TOC、EOC和PO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D则与前者呈显著负相关;>0.25 mm团聚体含量虽均与TOC、EOC和PO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RPS有机碳对>0.25 mm团聚体影响大于PPS,且2种土壤的POC对>0.25 mm团聚体的影响均大于EOC.在培育烟稻轮作的RPS和PPS团聚体和改善其结构中,需提高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
关键词:
烟稻轮作,
水稻土,
团聚体,
有机碳
-
陈真雄 ;
何军 ;
钟韵 ;
华克骥 ;
廖薇 ;
甘学华 ;
张宏涛
《节水灌溉》
2024
摘要:为探明不同水肥处理对水稻磷素吸收利用、产量和根干重的影响,于2020年5-9月在湖北省漳河灌区开展水稻测坑种植试验,以水稻品种"Y两优957"为试验材料,设置淹水灌溉(W1)和间歇灌溉(W2)2种灌溉模式,常规肥(N1)和缓释肥(N2)2种施肥类型.采集泡田前和黄熟期收割后土样进行土壤全磷(TP)分析,于黄熟期测产,取植株样进行干物质称重,并化验地上部分植株各器官含磷量.结果表明,W2N2处理下水稻产量、磷素收获指数(PHI)、磷肥偏生产力(PFPP)和植株根干重均达最高,分别为8566.10 kg/hm2、58.25%、214.35 kg/kg、255.47 g/m2;W2模式下水稻产量显著高于W1(P<0.05),分别高出10.85%(N1)和11.03%(N2);不同水肥处理下水稻各器官含磷量占比均为:穗>叶、茎,磷素会逐渐在穗部积累;施肥类型相同时,W2模式下植株茎、叶含磷量占比均高于W1,而穗含磷量占比均低于W1;灌溉模式相同时,N2条件下植株籽粒含磷量占比较N1高出4.50%(W1)和1.54%(W2);黄熟期收割后土壤TP含量均高于泡田前,收割后N2条件下稻田土壤TP含量较N1高出3.70%(W1)和6.25%(W2),收割后W2模式下稻田TP含量较W1高出13.33%(N1)和15.63%(N2).间歇灌溉配施缓释肥可以有效促进水稻磷素吸收,进而实现增产.
关键词:
水肥处理,
灌溉模式,
施肥类型,
磷素吸收利用,
产量,
土壤总磷,
根干重,
缓释肥
-
姜秀英 ;
于永梅 ;
魏松红 ;
王丽丽 ;
吕军 ;
李建国 ;
韩勇
《北方水稻》
2024
摘要:为明确辽宁省不同参试水稻品种的抗稻瘟病情况,对2016~2020年参加辽宁省水稻区域试验352个品种(系)稻瘟病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对稻瘟病抗性等级以抗为主,大部分品种抗性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高抗品种相对较少。不同类型品种对稻瘟病抗性等级上,抗及以上数量所占比例相近,无明显差异。总体上稻瘟病抗性达到较高水平,抗及以上占比达69%,育种中应进一步提高稻瘟病抗性筛选。从感病和高感品种数量所占比例判断,存在个别年份及个别类型品种发病较重的现象。
关键词:
水稻,
区域试验,
稻瘟病,
抗性
-
黄成亮
《北方水稻》
2024
摘要:为明确0.01%28-高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对寒地水稻生长调节作用,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药量对寒地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于分蘖期施用0.01%28-高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颗粒剂,能明显促进水稻分蘖,缩短始穗期至齐穗期天数,促进干物质积累,增强抗倒伏能力,提高水稻产量,对水稻生长安全。药剂施用量为22.5 kg/hm2时,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最大,产量最高,是最佳施用量。
关键词:
0.01,
28-高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
寒地水稻,
生长,
产量
-
柳林 ;
李娜 ;
邹吉祥 ;
包亚运 ;
汪润东 ;
赵淑梅 ;
刘婷婷 ;
冷静文 ;
李伟 ;
闫喜东
《中国农技推广》
2024
摘要:为探明一次性施肥对白城市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水稻品种中科发5号为试验材料,通过与当地常规施肥对比,明确一次性施肥用量及肥料配比.结果表明,采用一次性施肥最佳施肥量为36.7 kg/亩,两种缓控释肥料配方均能增加水稻产量与经济效益,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能够减少化肥施用量约16.5%,亩节约劳动成本20元,亩增产量5.2%~9.3%,亩增效益69.3~144.3元,缓控释肥料N∶P2O5∶K2O以22∶13∶15最佳.
关键词:
水稻,
一次性施肥,
缓控释肥料,
产量,
经济效益
-
廖世林 ;
田秀丽
《南方农机》
2024
摘要: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稻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然而,水稻种植面积有限,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当前水稻种植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介绍了水稻生长的生理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了当前水稻种植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的措施,包括优化品种选择、改良土壤、改进施肥技术、优化灌溉技术和改进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同时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水稻种植技术,
产量,
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