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润 ;
罗燕 ;
黄金富 ;
邵梦迪 ;
费藏乐 ;
谭富耀 ;
蔡倩 ;
伍钧 ;
徐敏
《土壤通报》
2024
摘要:【目的】本研究目的为寻求高效、经济的钝化剂用于修复镉-砷(Cd-As)复合污染农田土壤,为保障粮食安全及人类健康发挥重要作用。【方法】本研究以Cd-As复合污染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培试验,以无添加空白为对照(CK),通过外源添加CaCO3(CA)、水稻秸秆(JG)、水稻秸秆生物炭(SW)对比三种钝化剂对Cd、As的钝化效果,同时关注不同钝化剂对土壤肥力指标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在有效钝化Cd-As的同时还可提高农田土壤生态功能的钝化剂。【结果】结果表明,与CK相比,CA、JG和SW处理下Cd毒性浸出率分别降低了6.13%、8.97%和12.3%,As毒性浸出率分别降低了9.02%、4.24%和5.42%;同时,CA和SW处理下残渣态Cd分别增加了12.2%和12.1%,残渣态As分别增加了28.7%和15.1%。与CK相比,三种处理下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SW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最高,与CK相比分别提升了7.51%、9.14%和15.6%。此外,与CK相比,SW处理下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35.3%和12.2%。【结论】综上,生物炭在修复Cd-As复合污染土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添加即可降低Cd、As有效性,还可提升土壤肥力和生态功能,是重金属污染土壤特别是Cd-As复合污染土壤的良好修复材料。
关键词:
钝化剂,
生物炭,
土壤养分,
酶活性
-
吴娟 ;
杨奇 ;
何显文
《园艺与种苗》
2024
摘要:[目的]筛选出生育期适中、高产优质、适宜玉屏县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为当地水稻品种选择与更新提供依据。[方法]以贵州禾睦福有限公司推荐的水稻新品种(组合)为试验对象,分析比较各品种在玉屏县的特征特性及增产潜力。[结果]在同等栽培条件下,J香优168产量最高,综合性状、抗性较好;野香优冰丝产量较高,田间植株长势整齐、健壮,抗性好,综合性状表现最好;香两优619和宜优2108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结论]以上4个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广、抗性强,适宜在玉屏县种植,可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水稻,
品比,
试验
-
袁培森 ;
欧阳柳江 ;
翟肇裕 ;
田永超
《农业机械学报》
2024
摘要:为实现水稻病害的轻量化识别与检测,使用ECA注意力机制改进MobileNetV3Small模型,并使用共享参数迁移学习对水稻病害进行智能化轻量级识别和检测.在PlantVillage数据集上进行预训练,将预训练得到的共享参数迁移到对水稻病害识别模型上微调优化.在开源水稻病害数据集上进行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非迁移学习下,识别准确率达到97.47%,在迁移学习下识别准确率达到99.92%,同时参数量减少26.69%.其次,通过Grad-CAM进行可视化,本文方法与其他注意力机制CBAM和SENET相比,ECA模块生成的结果与图像中病斑的位置和颜色更加一致,表明网络可以更好地聚焦水稻病害的特征,并且通过可视化和各水稻病害分析了误分类原因.本文方法实现了水稻病害识别模型的轻量化,使其能够在移动设备等资源受限的场景中部署,达到快速、高效、便携的目的.同时开发了基于Android的水稻病害识别系统,方便于在边缘端进行水稻病害识别分析.
关键词:
水稻病害识别,
迁移学习,
高效通道注意力机制,
MobileNetV3Small,
移动端部署
-
张国 ;
于居龙 ;
凌鸿 ;
姚克兵 ;
余向阳 ;
程金金 ;
朱凤 ;
周晨 ;
束兆林 ;
赵来成
《农学学报》
2024
摘要:为探明0.02%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浸种后对水稻生长、产量的影响及使用剂量.以'南粳9108'为供试水稻品种,将水稻种子在不同浓度0.02%二氢卟吩铁SP浸种处理,以0.0016%28-表高芸苔素内酯AS和0.136%赤·吲乙·芸苔SP为对照药剂,清水浸种为空白.分别在水稻苗期、分蘖期和成熟期调查其生长状况,并在收获期测定产量.结果表明:0.02%二氢卟吩铁浸种不影响水稻发芽,但浓度升高会降低水稻出苗率;0.02%二氢卟吩铁浸种可提高水稻秧苗鲜重、根数及水稻分蘖率;0.02%二氢卟吩铁稀释15000~10000倍浸种能增加水稻穗长、实粒数,提高水稻产量.因此,采用0.02%二氢卟吩铁15000~10000倍液浸种,可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水稻生产中可扩大示范应用.
关键词:
二氢卟吩铁,
水稻生长,
产量,
浸种,
安全性
-
何嘉晨 ;
何敬 ;
王彬 ;
苟静 ;
林远杨 ;
刘刚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4
摘要:[目的]为实现快速无损地监测水稻叶绿素含量,采用大疆M600 Pro无人机搭载SENOP RIKOLA高光谱仪获取水稻分蘖期冠层高光谱影像.[方法]利用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光谱指数的特征波长,构建DSI、RSI、NDSI、MSR、OSAVI和RDVI 6种植被指数,并利用一阶光谱导数计算其红边面积和红边幅值,分析8种光谱参数参与水稻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将这些光谱参数作为CatBoost回归模型的输入变量,分析8种光谱参数对水稻叶绿素含量的估算能力.[结果]基于红边参数的反演模型中红边幅值拟合效果最好,其R2为0.952 4,RSME为0.638 1;基于植被指数的反演模型中OSAVI指数拟合效果最好,其R2为0.941 6,RSME为0.588 5.2种模型均能有效预测水稻叶绿素含量信息,可以作为水稻叶绿素含量监测的依据.[结论]将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影像与机器回归算法相结合,可以实现对水稻冠层叶绿素含量的精准预测,从而对水稻的生长和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进而实现对水稻的精准施肥和精准灌溉,对水稻的增产增收以及精准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无人机,
水稻,
叶绿素反演,
高光谱遥感,
CatBoost回归
-
李石金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4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优化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和资源利用率的影响.[方法]试验以常规栽培为对照(CK),设置耕层优化模式(T1),冠层优化模式(T2),行距配置优化模式(T3),耕层+冠层优化模式(T4),冠层+行距优化模式(T5),耕层+行距优化模式(T6),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叶面积、干物质积累、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优化栽培方式有助于增加水稻叶面积、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产量,其中以耕层+冠层优化模式的产量最高,比对照高出19.20%,其次是耕层+行距优化模式,产量比对照高出13.92%.[结论]优化栽培模式能够增加水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提高光温水利用效率最高,耕层+冠层和耕层+行距优化模式的效果较好,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产量,
资源利用
-
徐海涵 ;
罗利成 ;
戴耀擎
《湖南农业》
2024
-
李可 ;
蒋伟勤 ;
车阳 ;
杜小凤 ;
杨文飞 ;
顾大路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低温冷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研究冷害的调控,对水稻优质高产育种和调优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水稻冷害的基本特征、生理机制以及耐冷性基因取得的成果,从细胞结构、农艺和生理性状、分子机制等角度总结了低温胁迫对水稻伤害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水稻冷害的调控机理并提出缓解冷害的调控措施,包括选育耐低温品种、喷施外源植物激素、选择适宜播期和合理施肥等,主要阐述了褪黑素、亚精胺、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对水稻冷害的调控作用,即通过促进内源激素合成、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分子信号转导等途径在水稻耐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较早的播期可以有效避开灌浆结实期低温危害的风险,合理施肥能够提高籽粒产量,并对未来水稻低温冷害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包括加强水稻耐冷性评价体系标准的一致性,深入研究水稻耐冷的代谢调控网络,从形态建成、酶、激素、源库协调等相关机制出发多方面解析其生理机制,同时配套栽培调控措施,可为水稻耐冷品种选育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
冷害,
调控,
育种,
调优栽培,
研究进展
-
张欣 ;
王若男 ;
沈仁芳 ;
兰平
《土壤学报》
2024
摘要:铁在矿质土壤中含量丰富,但在中性和碱性土壤中大多以不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形式存在;稻田土壤在淹水条件时氧化还原电位较低,大量铁以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亚铁形式存在.土壤中铁的生物有效性过低或过高均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发育受阻.本研究对缺铁(0 μmol·L-1)、铁充足(40 μmol·L-1)和高铁(350和500 μmol·L-1)条件生长的水稻地上部进行了非标记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与铁充足条件相比,缺铁和两种浓度的高铁胁迫水稻中分别有130、157和118个蛋白质的丰度发生显著变化.基因本体富集分析显示,缺铁和高铁胁迫下的差异蛋白在初级代谢过程、有机氮化合物代谢过程、蛋白质代谢过程和细胞成分组织或生物发生等生物学过程均显著富集;差异蛋白还参与核糖体、光合作用和氧化磷酸化等代谢途径.缺铁胁迫显著影响参与苯丙烷类物质和辅助因子生物合成的蛋白质丰度,而高铁胁迫则引起氨基酸生物合成过程的蛋白质丰度发生显著变化.本研究发掘到一系列可用于水稻铁高效育种工作的候选蛋白,还发现了一些功能未知的差异蛋白可作为后续水稻铁胁迫响应的研究目标,同时为理解植物应对铁胁迫的完整响应网络提供了补充信息.
关键词:
铁胁迫,
蛋白质组,
光合作用,
核糖体,
氧化胁迫,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
李正真 ;
谭静 ;
李小林 ;
涂建 ;
唐昆 ;
谷安宇 ;
管俊娇 ;
董维 ;
邓伟 ;
吕莹 ;
奎丽梅
《土壤与作物》
2024
摘要:为探究云南水稻种植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叶面肥种类对水稻中重金属迁移,以及对糙米质量安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地质高背景区泸西县水稻种植区作为研究区,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稻田土壤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估,并以锰锌肥、硅硒肥两种不同成分叶面肥作为试验材料,通过转运系数等指标探究不同成分叶面肥在田间大规模应用中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土壤中As、Cd、Cr的平均值均超过云南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且变异系数较大,主要以Cd污染最为严重.研究区土壤总体上处于轻度污染状态,As、Pb、Cr均处于轻微潜在生态危害,40%的Cd处于中等潜在生态危害,但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仍为轻微潜在生态危害.喷施叶面肥的处理较仅喷施清水的处理而言,茎叶-糙米间转运系数降低,糙米及茎叶中重金属含量显著降低,产量无显著差异.供试的锰锌肥的肥效较硅硒肥更为显著,适合在田间大规模种植使用.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污染评价,
水稻,
叶面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