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水稻研究合辑

水稻研究合辑

  • 绿苑巾帼──水稻专家刘瑞符

    《天津农林科技》 1995
  • EMS对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生长和植株分化率的影响

    朴铁夫 ; 原亚萍 ; 郭筑英 ; 李国全 ; 许耀奎 ; 李梦 ; 于少华 ; 包和平 《核农学通报》 1995
    摘要:使用EMS处理由水稻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观察了愈伤组织生长、细胞染色体畸变和植株分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EMS处理对水稻愈伤组织生长和植株分化有刺激作用,较高浓度EMS处理则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EMS, 水稻成熟胚, 愈伤组织, 植株分化
  • 浙江省水稻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吴关庭 ; 王贤裕 ; 同志远 ; 骆倩 ; 孙漱芗 ; 金卫 《核农学通报》 1995
    摘要:30年来浙江省水稻诱变育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育成推广原丰早、浙辐802等突变品种37个,为省内外粮食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征集、鉴定、保存突变体1840余份;辐照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以提高诱变育种效果为目的的基础理论研究也取得显著进展。
    关键词: 水稻, 诱变育种, 突变体, 诱变效果
  • 电子流注入水稻幼穗离体培养初报

    夏英武 ; 吴殿星 ; 舒庆尧 ; 谢嘉华 《核农学通报》 1995
    摘要:电子流注入水稻幼穗离体培养研究表明,10s和15s两个剂量注入都有一定的刺激生长作用,可显著提高愈伤组织的生长速度和再生能力,但除10s剂量注入能稍稍提高出愈率外,对出愈率、分化率无明显效应。电子流注入还能引起正常型、绿点型和根状型3种类型愈伤组织发生频率的变化。3个品种对电子流注入反应不一,两个剂量注入产生的效应也不一致。
    关键词: 电子流注入, 水稻, 幼穗, 离体培养
  • 多效唑对水稻秧苗的生物效应及~(14)C-PP333在生态系中的动移研究

    于凤义 ; 张萍 《核农学通报》 1995
    摘要:用~(14)C-PP333示踪方法研究水稻秧苗时期PP333的生物效应及~(14)G-PP333在生态系中的动移。结果表明,施~(14)C-PP333 9天后,处理秧苗的叶片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有利于培育矮壮秧。随施入时间的推移,田水中~(14)C_PP333含量逐渐降低,1天后约降低一半,而植株和土壤中含量却逐渐增加。这表明,只要施入量合适,药剂基本被植株吸收和土壤吸附,随水流失的量较少。
    关键词: 水稻秧苗, ~(14)C-PP333, 生态系动移, 碳-14示踪
  • 水稻秸秆肥料~(15)N标记的不均匀性研究

    吴良欢 ; 陶勤南 ; 方萍 ; 吴平 《核农学通报》 1995
    摘要: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水稻秸秆肥料~(15)N标记的不均匀性及其对示踪试验结果的影响问题。结果表明,以基肥、分蘖肥、穗肥三种方式进行~(15)N标记的秸杆,其茎叶及其化学组成间~(15)N原子百分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秸秆肥料示踪试验的结果,受供试秸秆肥~(15)标记不均匀性影响,很可能出现偏高或偏低的情况。因此,秸秆肥~(15)N标记技术亟待研究改进。
    关键词: 秸秆肥料, ~(15)N, 标记均匀性, 水稻
  • 袁隆平应用毛泽东哲学思想开创杂交水稻研究的辉煌(二)

    彭海华 《杂交水稻》 1995
  • 抗褐飞虱生物型1和2的水稻新品种——粳籼89

    谭玉娟 ; 黄炳超 ; 张扬 《植物保护学报》 1995
    摘要:粳籼89是佛山市农科所育成的水稻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多抗、早晚造兼用的特点,是我省近年推广种植面积最大的抗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品种。1992—1993年,在本所试验基地,采用两种虫源,进行苗期抗性等级、高龄若虫生存率、繁殖量测定,在自然诱发情况下进行田间抗性及保产作用评价。
  • 影响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的主要因素及措施

    胡学成 ; 李焱国 《种子世界》 1995
    摘要:今年春耕播种,我省各地普遍反映水稻中杂种子发芽率较低,发芽势弱,好的中杂种子发芽率也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差的低于国家二级标准。由于种子的发芽率问题,少数地方引发了规模较大的种子索
  • 水稻的化学催熟

    王熹 《中国稻米》 1995
    摘要:在以大麦、小麦、油菜一连作晚稻为主的多熟制地区,复种指数高,季节矛盾突出.研究促进水稻成熟的技术曾经是一重要课题.随着短生育期品种的育成,季节矛盾已菲从前那样突出,但化学催熟仍在许多场合应用,因此该文作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 水稻, 化学催熟, 作用机理, 植物生长调节剂, 乙烯, 乙烯利, 赤霉素, 乙基黄原酸钠
共 10967页/10966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