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1988-2018年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评价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1 (4) 93-102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1988-2018年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评价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2021 (4) 93-102

1988-2018年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评价

作  者:
魏凌伟;兰思仁;熊慧锦;沈钦炜;陆东芳;陈小英
单  位: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
关键词:
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遥感生态指数;主成分分析;
摘  要:
以1988年、1996年、2003年、2010年、2018年的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环境评价模型,分析了福建省武夷山保护区30 a生境质量状况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RSEI指数能较好反映研究区的生境质量状况及其时空分异特征;湿度特征向量均大于绿度指标,说明湿度在此次评价模型中相比于绿度贡献率更大。30 a内保护区RSEI指数均值由0.706 4下降到0.704 8,生境质量状况有略微下滑,主要原因是2010年的长时间强降水,区内山洪侵蚀,大面积山体冲刷对生境造成的严重破坏。1988—2018年生境质量稳定区域占86.78%,生境质量提高区域占据6.58%,且提高区域集中在河道两侧与居住点附近,这与保护区的建立与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密切相关;但30 a内,生境质量下降区域较多分布于核心区与外围保护区的相邻区域,因此需要在核心区的外围划定缓冲区来更好的保护核心区,同时也需要对生境质量中等级以下区域重点监测与修复。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2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