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条纹锯鮨胃排空特征和适宜投喂频率研究 海洋渔业 2021 (3) 318-326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条纹锯鮨胃排空特征和适宜投喂频率研究 Marine Fisheries 2021 (3) 318-326

条纹锯鮨胃排空特征和适宜投喂频率研究

作  者:
彭志兰;李凌刚;郑圆圆;李伟业;柳敏海
单  位: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浙江省水产种质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条纹锯鮨;胃排空率;数学模型;投喂频率;
摘  要:
适宜的投喂频率是水产养殖中保障养殖对象正常生长、优化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以条纹锯鮨(Centropristis striata)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了胃排空率和不同投喂频率对其生长、存活率、饲料系数、营养成分及酶活性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水温22℃条件下,条纹锯鮨胃含物湿重在4 h内下降明显,随后下降趋于平缓,最后降到0;比较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和平方根模型3种数学模型拟合条纹锯鮨胃排空率的结果表明,平方根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方程为Y0.5=2.050-0.084t。水温22~26℃条件下,设置4个投喂频率处理组:F1(1次·d-1)、F2(2次·d-1)、F3(3次·d-1)和F4(4次·d-1),进行8周养殖实验。结果显示,条纹锯鮨幼鱼的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均随着投喂频率增加而增加,且F1组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饲料系数先降后升;其中,F1组饲料系数最高,F2组饲料系数最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各组鱼体内水分、灰分、粗蛋白、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生产值呈降低趋势,粗脂肪呈升高趋势。F1组血清总蛋白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白蛋白各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F2组球蛋白最高,葡萄糖和甘油三酯值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升高,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值随投喂频率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综合胃排空率、生长性能、饲料系数、营养成分等指标,在本实验条件下,条纹锯鮨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2次·d-1。研究结果可为养殖生产实践中饲料投喂频率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9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