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稀有种和常见种对鳌江口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的贡献 水产学报 2024 (8) 139-150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稀有种和常见种对鳌江口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的贡献 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 2024 (8) 139-150

稀有种和常见种对鳌江口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的贡献

作  者:
方学河;陈威;胡成业;章凯;周泽宇;张丽源;水柏年
单  位:
;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宁波实验室;平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稀有度指数;α多样性;β多样性
摘  要:
为了探究群落中稀有种和常见种对物种多样性的贡献,本实验以鳌江口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理范围指数(gri)、生境特异性指数(hsi)和种群规模指数(psi)识别群落稀有种;根据稀有度大小对物种进行排序,形成稀有种-常见种和常见种-稀有种2个物种序列。在此基础上,通过逐一添加物种,比较物种多样性(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的变化,确定稀有种和常见种对物种多样性的相对贡献。结果显示,α多样性在稀有种-常见种物种序列中,随着物种加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均匀度指数仅在2020年先上升后下降,其余均呈下降趋势;在常见种-稀有种物种序列中,随着物种的加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呈上升趋势,而均匀度指数呈下降趋势。β多样性在稀有种-常见种物种序列中,随着物种的加入群落异质性(βSOR)和嵌套组分(βNES)呈上升趋势,周转组分(βSIM)呈下降趋势;在常见种-稀有种物种序列,随着物种的加入βSOR、βSIM和βNES均呈上升趋势。综上,稀有种对群落α多样性贡献更大,并影响群落β多样性的周转组分,而常见种对嵌套组分影响更大。因此,对不同类型物种应采取不同的生态保护策略,研究结果为鳌江口红树林生态保护提供理论支持,以期更好地保护该区域红树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8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