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人工拔除互花米草对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生物安全学报 2014,23 (3) 165-172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Influence of the artificial removal of invasive smooth cordgrass Spartina alterniflora from invaded mangrove forests on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y Journal of Biosafety 2014,23 (3) 165-172

人工拔除互花米草对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作  者:
倪平;董燕红;朱艾嘉;李海涛;熊薇;浦传亮;战爱斌
单  位:
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红树林;互花米草;生物量;物种丰富度;物种栖息密度;物种组成
摘  要:
【背景】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其所在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正遭受严重的人类活动介导的多种侵扰,如烈性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入侵。很多研究调查了红树林生态系统底栖动物群落对互花米草入侵的响应,但互花米草移除对生物群落的影响鲜有报道。【方法】选取位于山口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的3个断面(山角、永安和北界),分别在3个断面定量采集互花米草拔除前和拔除后的底栖动物,比较其物种组成、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研究人工拔除互花米草对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互花米草拔除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在选取的3个断面上共观测到1~3种拔除前后共有的物种,且优势种在3个断面上均发生了变化;物种丰富度在2个断面(永安和北界)上略有增加,在一个断面(山角)上降低;在3个断面上,互花米草拔除后生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都显著降低。【结论与意义】底栖动物群落的这些显著变化会对其栖息地内以及周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及红树林的生态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当大规模人工移除互花米草时,需充分考虑这些变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合理、有效的互花米草清除策略,保护脆弱的红树林生态系统。
译  名:
Influence of the artificial removal of invasive smooth cordgrass Spartina alterniflora from invaded mangrove forests on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y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1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