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NA-seq技术分析野生大麦穗部发育基因的表达谱及其转录动态
相似文章
-
基于ADH3基因的野生大麦系统进化分析 [王梦薇, 周羽, 王树杰, 沈辉, 任喜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2,41 (3) 124-130
-
大麦杂交F_2代农艺性状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任喜峰, 孙东发] 湖北农业科学 2008,47 (3) 274-276
-
我国野生大麦种质资源的特色及其利用展望 [周生伟, 邵红雨, 齐军仓, 曹连莆] 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 (10) 2977+3067
-
磷高效型野生大麦根系形态和根系分泌物对低水平植酸态有机磷的响应特征 [刘涛, 蔡秋燕, 张锡洲, 李廷轩, 余海英, 郭静怡, 陈光登]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22 (6) 1538-1547
-
大麦杂交组合蛋白质及部分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任喜峰, 孙东发] 湖北农业科学 2008,47 (4) 397-400
-
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麦耐低钾种质的鉴定及其生理特性(英文) [朱波, 曾建斌, 吴德志, 蔡圣冠, 杨丽娜, 张国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40 (2) 165-174
-
野生大麦对土壤磷吸收及其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基因型差异 [徐静, 张锡洲, 李廷轩, 陈光登] 草业学报 2015,24 (1) 88-98
-
野生大麦种质在大麦育种中的利用研究 [牛小霞, 吕建敏, 郭天云] 现代农业科技 2012,No.586 (20) 52-53
-
野生大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 [张锡洲, 阳显斌, 李廷轩, 余海英, 马程, 张世元, 罗关友] 核农学报 2011,25 (6) 1261-1267
-
栽培与野生大麦籽粒性状比较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晓东, 赵斌, 季昌好, 李金宝, 朱斌] 华北农学报 2016,31 (1) 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