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西沙群岛冷泉区中层鱼类群落结构初探 南方水产科学 2022 (5) 9-17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西沙群岛冷泉区中层鱼类群落结构初探 South China Fisheries Science 2022 (5) 9-17

西沙群岛冷泉区中层鱼类群落结构初探

作  者:
田翰;江艳娥;张俊;陈作志;徐姗楠;朱江峰;于文明
单  位: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外海渔业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中层鱼类;冷泉;种类组成;优势种;西沙群岛;
摘  要:
为了解冷泉生态系统鱼类种类组成,以及为相关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中层拖网对西沙群岛冷泉海域内外区域中层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共采集鱼类12目31科62属106种,以灯笼鱼目和巨口鱼目为最主要类群。其中,冷泉海域11目30科54属84种;冷泉外海域6目13科32属60种。冷泉海域内外区域共有鱼类38种,共有优势种为斯氏蝰鱼(Chauliodus sloani)、尾明角灯鱼(Ceratoscopelus warmingii)、喀氏眶灯鱼(Diaphus garmani)。Jaccard种类相似性指数(I)表明,冷泉海域内外区域中层鱼类种类相似度为中等不相似(I=35.8%)。鱼类群落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冷泉海域显著大于冷泉外海域(P<0.01),但鱼类群落的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冷泉海域小于冷泉外海域(P<0.01)。从水层分布来看,冷泉海域内外中层鱼类群落物种组成存在明显差异(P<0.01);表层水域中层鱼类多样性冷泉区低于冷泉外部,而深层水域则相反。冷泉内外不同站位的群落组成之间在水层及时间上存在相关性,冷泉内部的白天深层和夜间深层相似性较高;冷泉内部夜间表层和冷泉外部夜间表层相似性较高。研究结果初步显示,冷泉内外中层鱼类群落组成差异显著,冷泉区中层鱼类种类更多,且深层水域的种类多样性较高;区分冷泉内外海域中层鱼类群落的关键种群为长鳍虹灯鱼(Bolinichthys longipes)和串灯鱼(Vinciguerria nimbara)等8种,累计贡献度达到56.06%。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1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