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群居型和散居型亚洲小车蝗成虫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测定 植物保护学报 2021 (1) 144-151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群居型和散居型亚洲小车蝗成虫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测定 Journal of Plant Protection 2021 (1) 144-151

群居型和散居型亚洲小车蝗成虫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测定

作  者:
高书晶;闫锋;郭娜;王宁;韩海斌;林克剑;贺兵
单  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鄂尔多斯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锡林郭勒盟镶黄旗草原工作站
关键词:
亚洲小车蝗;飞行肌;吊飞;能量代谢;酶活性;
摘  要:
为明确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成虫飞行肌对其体内能源物质利用的情况,采用室内生化法测定能源物质代谢相关5种酶,即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 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3-磷酸甘油脱氢酶(glycerol-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DH)、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柠檬酸合成酶(citrate synthase,CS)和3-羟酰辅酶A脱氢酶(3-hydroxyacylCoA dehydrogenase,HOAD)活性的变化,并对群居型和散居型的能源物质利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静止状态下,不同日龄的两型亚洲小车蝗雌成虫体内5种代谢相关酶活性不同,初羽化时酶活性较低,随着成虫日龄增加,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多至7日龄或10日龄达到最大,13日龄和20日龄后酶活性略有下降。飞行状态下,成虫体内糖类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在飞行前30 min内升高明显,之后上升缓慢或有所下降,至2 h时酶活性达到最大并趋于稳定;而脂类代谢相关酶和三羧酸循环关键酶的活性则随日龄不断升高并保持在较高水平。群居型亚洲小车蝗体内5种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散居型。表明亚洲小车蝗飞行所利用的能源物质包括糖类和脂肪,远距离飞行以脂类能源为主。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2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