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东北地区龙胆草斑枯病发生情况与病原菌鉴定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1) 147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东北地区龙胆草斑枯病发生情况与病原菌鉴定 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998 (1) 147

东北地区龙胆草斑枯病发生情况与病原菌鉴定

作  者:
鄢洪海;夏淑春;尚严成;于莉;李玉
单  位: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垦特产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
龙胆草;斑枯病;病原菌鉴定
摘  要:
龙胆草斑枯病是中药材龙胆草的最主要病害,在二三年生的龙胆草上发病率达100%,发病后期龙胆草叶片几乎全部枯死,是影响龙胆草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弄清东北地区龙胆草斑枯病菌种类及发生情况,笔者开展了龙胆草斑枯病的病原鉴定.寄主范围和致病性测定等方面的研究,其结果如下.根据3年三省份龙胆草斑枯病发生情况调查,该病一般从6月中旬开始发病,主要为害叶片.症状有2种类型:一种是病斑近圆形、半圆形,多从边缘发生,扩展后连成大斑,经鉴定病菌为Septoria microspora;另一种病斑典型圆形,很少相互愈合,经鉴定病菌为S.gentiana,两症状均产生分生孢子器,且多产生于叶正面.通过对东北三省龙胆草斑枯病病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产孢细胞、分生孢子产生方式的光镜、电镜不同水平的观察与比较,确认东北地区龙胆草斑枯病菌有3个种:①Septoria microspora,③S.gentiana.③S.gentianicola microspora.3种病菌产孢方式均为全壁芽生合轴式(hb-sym),分生孢子以S.gentianicola为最大,近梭形,分隔3个,以S.microspora为最小,针形,分隔1—7个,而S.gentiana分生孢子基部较钝.0一2个分隔.以粗糙龙胆为供试植株,用3种病原菌的6个菌株作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S.mi-crospora的2个菌株致病力最强,S.gentianicola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8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