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杂交鲟出血病病原的分离鉴定与组织病理学观察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12) 2275-2285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杂交鲟出血病病原的分离鉴定与组织病理学观察 Acta Agriculturae Zhejiangensis 2021 (12) 2275-2285

杂交鲟出血病病原的分离鉴定与组织病理学观察

作  者:
杨成年;李芳;朱成科;唐征县;易子琳;韩璐璐;阳龙江;彭小倩;贺蝶;李杨;任朝颖;吕光俊
单  位:
西南大学水产学院/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杂交鲟;维氏气单胞菌;分离鉴定;组织病理;药敏试验;
摘  要:
为确定重庆彭水地区杂交鲟患病死亡的原因,从患病鲟肝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CQST-2,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人工感染、理化特性测定、分子生物学鉴定、毒力基因检测与药敏试验,进一步对患病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感染健康杂交鲟可复现与自然患病鱼类似病症;16S rRNA、gyrB、rpoB和cpn60基因与维氏气单胞菌的同源性分别达99.7%、99.9%、99.4%和99.8%,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在水温为(22±1)℃时,对杂交鲟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0×105 CFU·g-1;毒力基因检测发现,该菌携带ompA、act、aer、hlyA和alt等5种基因;病理组织观察发现,患病鱼肝细胞结构模糊,肝血窦扩张充血,肠绒毛坏死脱落,肌肉层充血,鳃小片弯曲,上皮细胞增生。药敏试验表明,菌株CQST-2对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等18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麦迪霉素、吉他霉素、青霉素等9种抗菌药物耐药。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QST-2是杂交鲟的致病菌,该菌对杂交鲟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多个器官发生病变。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9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