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玉米群体选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研究
相似文章
-
轮回选择对豫综5号玉米群体的选择效果 [陈彦惠, 吴连成, 张向前, 武安柱, 白锦雯, 高伟, 杜飞立] 河南农业科学 2003,32 (1) 9-12
-
十个玉米群体产量的配合力分析 [马克军, 刘永忠, 徐尚忠] 湖北农业科学 2007,46 (6) 51-54
-
10个热带、温带玉米群体育种潜势分析 [谭华, 郑德波, 黄爱花, 陈国品, 吴永升, 黄开健]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6 (9) 3579-3581+3583
-
微卫星标记在玉米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夏亮, 赵琦, 焦雨歆, 谢传晓] 生物技术通报 2008,0 (4) 85-88
-
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改良系主要生物性状分析 [梁庆平, 蒋益敏, 李体琛, 蒙成]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 (3) 1009-1011
-
CIMMYT群体和我国地方群体的配合力与聚类分析 [谭登峰, 杨爱国, 潘光堂, 荣廷昭]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2,20 (4) 15-18
-
金系综合种玉米群体主要数量性状分析 [吴连成, 陈彦惠, 武安柱, 王铁固, 库丽霞, 高伟] 河南农业科学 2003,32 (5) 9-12
-
群体、测验种及群体×测验种互作的遗传效应分析 [戚廷香, 梁文科, 张守林, 张文生, 张磊] 玉米科学 2009,17 (3) 33-36
-
不同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遗传潜势分析 [江舟, 杨麟, 杨克诚, 高世斌, 潘光堂, 荣廷昭] 玉米科学 2011,19 (3) 7-13
-
玉米品系内改良S_1选择方法与技术 [何川, 郑祖平] 玉米科学 2003 (4) 19-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