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海表面温度及叶绿素a浓度对西北印度洋鸢乌贼时空分布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22 (3) 388-397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海表面温度及叶绿素a浓度对西北印度洋鸢乌贼时空分布的影响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 2022 (3) 388-397

海表面温度及叶绿素a浓度对西北印度洋鸢乌贼时空分布的影响

作  者:
魏裙倚;崔国辰;玄文丹;陶迎新;苏施;朱文斌
单  位:
海安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浙江海洋大学海洋与渔业研究所
关键词:
西北印度洋;鸢乌贼;CPUE时空分布;环境因子;GAM模型;

摘  要:
西北印度洋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可作为商业性捕捞对象。本研究基于西北印度洋2017年1—3月, 8—12月鸢乌贼的渔捞日志数据,结合同期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及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a, Chl-a)数据,运用渔场重心分析、地统计插值、GAM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模型分析,探究西北印度洋鸢乌贼渔场时空变动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 2017年1—3月, 8—12月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渔场重心大多分布于海洋锋带附近,分布范围集中于13.6°N~17.2°N、58.3°E~62.2°E海域, 1—3月渔场重心向西南迁移, 8—11月渔场重心往东北移动, 12月向西南折回。GAM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西北印度洋鸢乌贼渔场最适SST范围是25.5~27.0℃,最适Chl-a浓度范围是0.2~0.4 mg/m3,月份是影响鸢乌贼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对于了解该海域鸢乌贼资源变动规律、指导鸢乌贼资源科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22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