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人源H7N9流感病毒促进Ⅰ型干扰素产生机制的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20 (1) 1-5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人源H7N9流感病毒促进Ⅰ型干扰素产生机制的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 2020 (1) 1-5

人源H7N9流感病毒促进Ⅰ型干扰素产生机制的研究

作  者:
李继清;万晓朋;于晓菲;陈化兰
单  位:
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H7N9流感病毒;Ⅰ型干扰素;RIG-Ⅰ
摘  要:
为阐明不同来源H7N9流感病毒诱导Ⅰ型干扰素(IFN-Ⅰ)产生水平差异及其机制,本研究选取人源流感病毒A/Anhui/1/2013(AH/1)株和禽源流感病毒A/Pigeon/Shanghai/S1421/2013(PG/S1421)株作为模式病毒株,利用C57BL/6小鼠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AH/1株感染可以致小鼠发病死亡,而PG/S1421株则不会致小鼠发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流式细胞试验分别对两株病毒在A549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的感染效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株病毒在两种细胞中的感染效率无显著差异.将该两株病毒分别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收集培养上清,并裂解细胞收取细胞总蛋白.采用ELISA方法对细胞培养上清IFN-Ⅰ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感染后不同时间,AH/1株和PG/S1421株均可以诱导IFN-Ⅰ产生,但相较于PG/S1421株,AH/1株感染可以诱导细胞产生更多的IFN-Ⅰ;利用western blot对细胞总蛋白中IFN-Ⅰ产生信号通路的上游感受器分子视黄酸诱导基因Ⅰ(RIG-Ⅰ)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PG/S1421株感染细胞的12 h内,胞内RIG-Ⅰ分子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而AH/1株感染后,胞内RIG-Ⅰ分子的表达量增加,并且表达量随时间延长而上升.以上试验结果表明,AH/1株感染可以通过上调RIG-Ⅰ表达进而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更多IFN-Ⅰ.本研究阐明了人源H7N9流感病毒促进IFN-Ⅰ产生的初步机制,为进一步解析人源H7N9流感病毒促进IFN-Ⅰ产生的精细分子机制以及免疫逃逸机制奠定了基础,为H7N9流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6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