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深松深度对鲁西南土壤耕层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21 (2) 71-78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深松深度对鲁西南土壤耕层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1 (2) 71-78

深松深度对鲁西南土壤耕层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作  者:
刘国利;崔双双;孙泽强;杨光;孔晓民;韩成卫;刘盛林;石宁;王学君
单  位: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山东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
关键词:
深松深度;土壤养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产量;鲁西南地区;
摘  要:
鲁西南地区长期单一旋耕的耕作方式,造成土壤耕层变浅、土壤紧实、地力下降、土壤养分不均衡等,严重制约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本研究旨在探索深松耕作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土壤蓄水能力、紧实度、养分以及作物产量等的影响,以期为鲁西南地区土壤耕作方式的优化选择提供理论依据。2015—2017年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进行田间试验,设置旋耕、秋深松30 cm+旋耕、秋深松35 cm+旋耕、秋深松40 cm+旋耕4个耕作处理,研究深松深度对土壤水分、紧实度、土壤养分等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耕作对土壤含水量、紧实度、养分、作物产量均有影响。与旋耕相比,深松增加0~40 cm土层土壤中水分含量,降低40~60 cm土层水分含量,降低土壤紧实度,且深松深度越大,土壤紧实度越小。深松改变氮、磷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深松耕作对冬小麦和夏玉米均有增产效果,且深松深度越大,作物产量越高。在本试验条件下,鲁西南地区深松40 cm最佳。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6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