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模式对马铃薯块茎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周绍斌]
农家参谋(种业大观)
2022
(2)
78-80
研究揭示马铃薯低温糖化的分子机制
[]
种业导刊
2015
(9)
32
几种防褐剂对马铃薯愈伤组织培养褐化现象的抑制效应
[龚晓洁]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
(22)
10410-10412
马铃薯块茎蛾对马铃薯块茎挥发物的嗅觉反应
[康敏, 马艳粉, 李正跃, 余菊芬, 肖春]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
(30)
14740-14742
马铃薯块茎组织泊松比的试验研究
[刘春香, 马小愚, 雷浦]
农机化研究
2007
(3)
107-109
土壤水分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及淀粉形成影响
[金光辉, 冯玉钿, 吕典秋, 李勇, 吕文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10)
10-14+22
什么是马铃薯"一晚四深"栽培法?
[]
种子科技
2013,31
(6)
49
基于机器视觉的马铃薯黑心病检测机构设计与试验
[田芳, 彭彦昆, 魏文松, 郑晓春, 王文秀]
农业工程学报
2017,33
(5)
287-294
几种硒肥对马铃薯块茎富硒效果的试验报告
[冯时钦, 麦日桂, 赵敏]
农业与技术
2019
(8)
41-42
马铃薯块茎生物力学与机械特性研究概况
[于宝廷, 崔刚, 杨德秋, 贾晶霞, 李洋, 李怡琳]
农业工程
2019
(9)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