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长白山中华秋沙鸭的窝雏合并现象 生态学杂志 2021 (12) 4015-4019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长白山中华秋沙鸭的窝雏合并现象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21 (12) 4015-4019

长白山中华秋沙鸭的窝雏合并现象

作  者:
刘冬平;姚文志;李国栋;徐立军
单  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抚松县林业局;吉林省集安观鸟会;吉林省抚松县漫江镇
关键词:
中华秋沙鸭;窝雏合并;长白山漫江;适合度;
摘  要:
本文报道了长白山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的窝雏合并行为,即亲鸟将不相关的其他雏鸟并入自己的窝雏之中进行混群抚育的现象。2017—2020年的4个繁殖季节,中华秋沙鸭在长白山漫江河道的平均营巢密度为(0.65±0.17)巢·km-1(n=4),出雏后的家庭群密度为(0.39±0.05)群·km-1(n=4)。4年中共统计到37个家庭群,平均窝雏数为(8.5±2.8)(n=37)。发生窝雏合并的家庭群比例平均为26.5%±6.8%(n=4),在不同年份间差异不显著。发生窝雏合并的家庭群与未发生窝雏合并的家庭群的窝雏数无显著差异(8.3±2.3 vs 8.5±3.0),但合并群雏鸭的数量(18.3±8.3)显著大于家庭群的窝雏数。大部分(83.3%)窝雏合并发生在雏鸭30日龄以前,发生的地点在觅食场所或休息场所,其原因可能是亲鸟之间的争斗抢占或雏鸭的意外走失和混群。中华秋沙鸭窝雏合并现象的发生,可能与长白山地区营巢密度较高、亲鸟竞争育雏领域有关,也可能与该物种单亲抚育后代、缺少对窝雏的有效保护相关。建议今后使用彩环标记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进一步探明这一濒危物种窝雏合并现象的内在机制,评估亲鸟因窝雏合并导致的适合度变化。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7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