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个野生稻及两个远缘杂种的茎节培养
相似文章
-
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在稻属研究中的应用 [杨学明, 裔传灯]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4,5 (4) 401-405
-
稻属和假稻属植物外稃表面乳突结构的研究 [张文绪, 王荔军, 张福锁, 陶大云, 胡凤益, 王运华] 中国水稻科学 2002,16 (3)
-
稻属植物分种检索表的探讨 [吴万春] 中国水稻科学 1991,5 (4) 180-182
-
稻属(Oryza L.)植物染色体组命名的历史回顾 [冯九焕, 赵杏娟, 卢永根] 中国水稻科学 2004,18 (4)
-
稻属AA染色体组8个种间SSR多样性与亲缘关系 [杨致荣, 李润植, 魏兴华] 中国水稻科学 2006,20 (6) 589-595
-
对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收集的稻属种的柱头外露性状的研究 [应存山, 章善庆] 中国水稻科学 1989,3 (2) 62-66
-
稻属叶绿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朱世华, 王明全, 汪向明] 中国水稻科学 1999,13 (3)
-
稻属分类研究综论 [张乃群, 李运贤, 祝莉莉, 何光存] 中国水稻科学 2003,17 (4)
-
稻属植物谷粒形态和稃面乳突结构研究 [裔传灯, 黄正金, 徐中根, 周卫东, 韦存虚]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35 (2) 53-58
-
稻属种间杂种(Oryza sativa×O.latifolia)再生植株的形态与染色体变化 [舒理慧, 吴红雨, 张希宁] 作物学报 1990,16 (3) 259-266+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