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云南、贵州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研究 植物保护 2011,37 (2) 112-115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Identification of Setosphaeria turcica races in Yunnan and Guizhou provinces Plant Protection 2011,37 (2) 112-115

云南、贵州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研究

作  者:
何泽民;李晚忱;王晓鸣
单  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关键词:
云南;贵州;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毒性频率
摘  要:
玉米大斑病是云南和贵州省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本文对2008年和2009年在云南、贵州采集分离获得的45份大斑病病菌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在云南共鉴定出12、13、3N、123、12N、13N、23N、123N等8个生理小种,其中123N小种出现频率最高,为30%;在贵州共鉴定出123、13N、23N、123N等4个生理小种,其中123N小种是主要小种类群,占53.3%。云南的大斑病菌菌株对Ht1、Ht2、Ht3和HtN基因的毒性频率分别为73.3%、73.3%、90%和80%,而贵州的菌株则分别为80%、80%、100%和93.3%。两省菌株的毒性随着抗性基因组合的复杂性增加而下降,对4基因组合的毒性频率分别为30%和53.3%;贵州的菌株毒性较云南菌株为高。云南的小种构成较复杂,而贵州小种的毒性更强。
译  名:
Identification of Setosphaeria turcica races in Yunnan and Guizhou provinces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5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