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低pH影响大豆和菜豆对氮素形态的响应 土壤 2021 (5) 929-936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低pH影响大豆和菜豆对氮素形态的响应 Soils 2021 (5) 929-936

低pH影响大豆和菜豆对氮素形态的响应

作  者:
黄亚楠;王登良;苏彦华
单  位: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农业农村局
关键词:
豆科;铵;硝;pH;铵转运蛋白;
摘  要:
通过室内水培试验,模拟了植株生长的缺氮、纯铵、纯硝3个不同氮素营养环境,研究了两种豆科作物(大豆和菜豆)幼苗生长对氮素及氮素形态的响应,同时对营养液pH进行了实时监测;在单一供铵的基础上,研究了在不同pH(pH4.5,pH6.5)下两种豆科作物对铵态氮的响应特征,并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探究了植株体内的铵转运蛋白(AMT)基因对pH的响应规律;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关键位点序列比对,对不同物种的AMT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缺氮处理相比,纯硝处理显著增加了大豆和菜豆的生物量,尤其是根系生物量,而纯铵处理下无显著变化;但是纯铵与纯硝处理下植株体内的氮积累量基本相同,且发现纯铵处理下营养液pH显著下降。通过控制纯铵处理的营养液pH,发现相比于pH 6.5,pH 4.5显著降低了两种豆科作物的生物量。进一步研究大豆体内主要铵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相比于pH 6.5,pH 4.5显著降低了大多数铵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大豆和菜豆的AMT在亲缘关系上高度相近,而与喜铵作物水稻的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表明大豆和菜豆对铵态氮的吸收会导致根际环境酸化,从而限制植株生长,这为田间提高豆科作物的氮素营养提供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0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