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数量性状的遗传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章
-
番茄子叶离体培养与再生成株 [叶志彪, 李汉霞, 周国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4 (3)
-
反义ACC氧化酶基因的导入对番茄乙烯生成的抑制作用 [叶志彪, 李汉霞, 郑用琏, 刘后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6 (4) 305-309
-
甘兰杂种优势利用及某些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 [张文邦, 叶志彪]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82 (2) 56-60
-
番茄成熟突变基因的生理生化效应分析 [李汉霞, 叶志彪, 赵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5 (1)
-
空间微重力处理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汉霞, 叶志彪, 廖祥云, 胡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4 (3)
-
七个菠菜品种产量配合力的测定 [徐跃进, 晏儒来, 向长萍, 李锡香, 叶志彪] 湖北农业科学 1992 (10) 27-28
-
番茄抗坏血酸合成代谢研究进展 [张凤霞, 陶佩文, 李汉霞, 叶志彪, 张余洋] 中国蔬菜 2016,1 (1) 18-23
-
番茄抗坏血酸相关渐渗亚系的构建及QTL初步定位 [张敏, 李汉霞, 叶志彪, 张余洋] 中国蔬菜 2015,1 (1) 19-23
-
双柳镇冬春大棚苋菜高效栽培技术 [李汉霞, 汪淑芬, 叶志彪, 马幼菊, 王孝琴, 祝花] 中国蔬菜 2008,1 (5) 47-48
-
抗番茄黄化曲叶病番茄新品种‘华番11’ [李汉霞, 权建华, 项晗, 张涛, 叶志彪] 园艺学报 2014,41 (9) 1943-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