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小麦衍生春小麦新品种龙春1号
相似文章
-
人工合成小麦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及筛选 [俞天胜, 曾潮武, 王威, 苗雨, 李玉峰, 叶凯] 新疆农业科学 2015,52 (10) 1953-1960
-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HW-L1紫色花药的遗传定位研究 [耿小红, 武艳芍, 余马] 湖北农业科学 2016,55 (22) 5748-5750
-
氮磷钾胁迫下不同D基因组人工合成小麦生长和养分积累差异 [杨玉敏, 杨武云, 万洪深, 张冀, 李俊, 雷建容, 王琴, 阳路芳, 田丽, 张庆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21 (5) 1123-1131
-
利用人工合成小麦RIL群体进行小麦穗长和穗宽性状的QTL分析 [水志杰, 安沛沛, 刘天相, 吴洪启, 刘乐, 史雪, 王中华] 麦类作物学报 2020 (6) 656-664
-
人工合成新小麦的细胞学与农艺性状研究 [李韵芳, 张连全, 刘登才, 郑有良]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8,26 (4) 399-404
-
利用人工合成小麦自发产生的非整倍体进行基因定位 [刘登才, 张连全, 郑有良]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8,26 (4) 382-384
-
春小麦新品种龙春164及栽培技术 [李铁, 孙连发, 高凤梅, 李冬梅, 孙铭隆, 赵远玲, 迟永芹] 中国种业 2020 (9) 95-96
-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HW-L1生长后期紫色茎叶的遗传定位 [耿小红, 武艳芍, 余马] 江苏农业科学 2017,45 (2) 36-38
-
人工合成小麦抗白粉病未知基因的SSR标记 [赵远玲, 李祥羽, 孙连发, 陈立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12 (2) 271-274
-
人工合成小麦Am3大穗多粒QTL的发掘与利用 [王瑾, 廖祥政, 杨学举, 周荣华, 贾继增]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8,9 (3) 277-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