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物质炭还田对稻田甲烷的减排效果 农业工程学报 2013,29 (15) 184-191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Effect of biochar returning to paddy field on CH_4 emission reduction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3,29 (15) 184-191

生物质炭还田对稻田甲烷的减排效果

作  者:
蒋晨;麻培侠;胡保国;赵海侠;方晓波;李松;任景明
单  位: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甲烷;土壤;炭;生物质炭;排放通量
摘  要:
为探讨不同生物质炭类型、输入量、还田时间和还田深度等因素作用下的CH4排放特征,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通过向稻田土壤中施用3种类型的生物质炭(稻秆炭、麦秆炭、竹炭),开展了水稻一个生长周期的室内观测试验。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生物质炭输入后,对比空白处理,水稻产量显著性增加(P<0.05),其中竹炭处理每盆实粒质量高达18.12g,说明施用生物质炭可增加水稻产量;竹炭施用后稻田土壤CH4排放通量(80mg/m2h)显著低于稻杆炭和麦杆炭处理(P<0.05),而稻杆炭和麦杆炭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都显著高于空白处理(P<0.05),说明施用生物质炭可有效减少CH4排放。CH4排放通量与生物质炭用量负相关,CH4的排放通量随着生物质炭用量的逐渐增加而降低。同时,水稻移植前施用竹炭CH4排放通量(56.6mg/m2h)低于空白(96mg/m2h)及水稻成活前后(73.4和76.6mg/m2h),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变化相一致,说明生物质炭施用时间对稻田土壤CH4排放通量影响不大。此外,不同竹炭还田深度下的土壤CH4排放通量顺序为:中部输入(15cm处输入)<表层输入(5cm处输入)<深部输入(25cm处输入)<空白(不输入生物质炭),说明生物质炭中部输入更适用微生物生长和CH4气体减排。该研究可为太湖地区苕溪流域稻田增汇和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参考。
译  名:
Effect of biochar returning to paddy field on CH_4 emission reduction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9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