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长江中下游生态护坡坡面植被分布特征 水生态学杂志 2021,42 (6) 7-15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on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Slopes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River Journal of Hydroecology 2021,42 (6) 7-15

长江中下游生态护坡坡面植被分布特征

作  者:
张志永;李明;杨中华;刘奇;邹明哲;邹曦;袁玉洁
单  位: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长江航道规划设计院
关键词:
生态护坡;植物群落;分布特征;优势种;长江中下游
摘  要:
基于防洪、安全、生态等方面的考虑,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中大多数采用生态护坡结构,达到了稳定航道兼顾生态保护的目的,但工程运行后期的坡面植被并没有呈现出预想状态.为探究施工后的坡面植被分布特征及其成因,于2019年5月(洪水来临前)和10月(洪水淹没后)开展了2次系统调查,选定9个生态护坡样地,每个样地内按坡面高程划分3个高程区域(护坡下缘、中间高程、护坡上缘).结果表明,坡面植被多呈斑块化,尤其是生态护坡下缘区域.共调查到维管束植物77种,其中禾本科、菊科、豆科植物种类数较多.植物群落以草本植物为主,一年生草本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数相近,分别为36种和34种.不同高程区域,生态护坡植被种类差异明显,生态护坡下缘区域,以双穗雀稗、蒌蒿、水蓼等为主,生态护坡上缘区域以芦苇、狗牙根、牛鞭草等为主.洪水淹没前后植物优势度发生了很大变化;洪水淹没后,低高程区域植被覆盖度下降明显,很多样地优势种尤其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优势度下降或消失.筛选植物和滞留土壤是生态护坡成功的关键,建议优先选用狗牙根、牛鞭草、双穗雀稗和芦苇等耐水淹且根系发达的植物.与生态护坡砖型护坡相比,钢丝网格型护坡缝隙复杂、数量多、微生境复杂度更高.
译  名: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on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Slopes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River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0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