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君凯
《中国农业科学》
1953
摘要:普通在梯田上耕种水稻的农民们,感觉到最困难的,就是水的问题,继续多天不雨,就旱;一次下雨太多,山洪暴发,常成灾害,因此,很多人产生了,"首先地力就不如垄田"、"梯田不能丰产"的思想。阻碍着梯田耕作技术的进步和产量的提高。湖南省衡山县周祖忙互助组,去年创造了梯田一季稻大面积丰产新纪录,二十三亩九分八厘三毫梯田,
-
李君凯
《中国农业科学》
1953
摘要:陈圣开是湖南省醴陵县温泉乡的丰产模范。在温泉乡这个地区,耕种水稻有两个特点。第一,这里是双季稻区,早稻提早摧芽播种,是当地农民特别重视的技术;可是往往因为播种太早,晚霜为害,致影响烂
-
李天立
《中国农垦》
1953
摘要:辽西荣军农场靠近东辽河北岸,土质肥沃,是腐植质多的黑粘土;气候较寒,霜期早,开化晚.过去种了一年水稻, 产量,每垧(十五市亩)只平均到四、○○○斤.今年农场各级领导和技术员同志们,接受了国营农场管理局和省农业厅的指示,场长亲自下地督促检查,作到整地细致,适期播种,并切实的执行了合理的浅水灌溉与深耕密植,适量施肥的农业技术要求.因此在今年的七二二垧水稻生育上, 虽遭到严重的病、虫、风、雹等灾害,但在产量上,根据实际脱谷计算,四七三顷自营水稻,每顷平均产七、五○○斤;较五一年提高百分之八七点五,比当地荷花泡村群众水稻每向多产四八○○斤.创造了超过万斤以上的丰产田约一○○垧,特别是第一作业队更创造了两垧当地从来未有过的高产纪录-每垧一三、五一八斤,光荣地超过了中央与省的丰产奖励标准.
-
張文俊
《中国农垦》
1953
摘要:芦台农场在目前水稻尚未实现收获机械化以前,脱粒中存在着严重问题.就是水稻在用简单的滚筒器脱粒之后,尚遗留有残余未脱净颕穗,这个数量是相当大的,如果我们不(?)时地收拾起来,对产量的收入影响很大.过去农场虽然也用了笨重的马拉的磂(石由)来加以脱粒,但是毕竟效率是很低的,并
-
《中国农垦》
1953
摘要:我们为响应政府爱国丰产的号召与如何完成一五三年自己所订生产计划,本组特订出爱国公约:(一)保证完成一九五三年生产计划(1)用工方面:保证丰产区每亩用工一九·
-
胡源湘 ;
余太洽 ;
张绪心
《昆虫学报》
1953
摘要:食根金花虫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查江西,湖南等省这种害虫是很多的。这种害虫是属於鞘翅目的金花虫科。它的学名是Donacialenzi Schonfeldt。它的幼虫生活於泥土层内,不易发现;在早稻移栽以後,它们都丛集於稻根上,就在那裹嚼食须根。为害现象到了显著时候,水稻生机已失,便无法补救了。这种
-
郑汉业
《昆虫学报》
1953
摘要:一. 绪言 三化螟虫(Schoenobius incertellus Walker)为稻作主要害虫之一,稻谷损失,在1949年苏南约达十亿斤,浙江二十亿斤。据现有的历史资料与解放後三年来之估计,在螟害分布区域被害严重之年份,稻谷损失当在一百亿斤以上。根据现有之螟虫分布区域舆被害程度部分调查材料,即可得出明确结论:三化螟是水稻
-
赵善欢 ;
何学洸
《昆虫学报》
1952
摘要:铁甲虫(Hispa armigera Oliv.),是华南各省的重要稻作害虫,分布於广东、广西、江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苏、及印度、爪哇、缅甸、苏门答腊等地。水稻自秧苗直至收获期内都可被它为害,为害的方法,幼虫在稻叶组织内钻食,外面被以长条袋形的薄膜,成虫则啮食叶片组织,使呈白沟条状,受害严重的叶端尽变枯白或
-
陈华癸 ;
荘正德 ;
何殿元 ;
雷自强
《土壤学报》
1952
摘要:一、水稻田施用石膏在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有许多地方种植水稻需要施用石膏。各地一致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在正常田中,当秧苗移植本田以后,短期黄萎,3、5日内回青复活,而在有些田中,黄萎时期可以延长到一二十天。黄萎时期太长,则回青复活得太迟,影响水稻的正常发育,减少收获量,甚至无收。这种现象,有些地方称为“发
-
汤礼治
《中国农业科学》
1952
摘要:一、目前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察哈尔省因海拔较高,无霜期短(120—140天),水稻惯行直播,直播方法中又以撒播为最普遍,间有条播点播者。直播法(尤其是撒播)存在的问题很多:(1)播种量甚多:大同县每亩约为40—50斤,小南头寺儿村一带,每亩播种量有高至60—70斤者;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