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苹果研究合辑
Position: Home > Special subjects > 苹果研究合辑

苹果研究合辑

  • 苹果育苗一年出圃的研究

    《陕西农业科学》 1960
    摘要:在党的社会主义总路线的鼓舞下,为满足果树事业发展的需要,1958年各地展开了果树育苗一年出圃的研究,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为解决陕西地区苹果育苗一年出圃及进一步提高一年出圃木质量的一系列技术问题,我所从一九五八年冬开始进行了这一研究工作。考虑到试验结果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试验均系采
  • 苹果枝条弯曲扦插繁殖法

    刘仁英 ; 喻似铮 《陕西农业科学》 1960
    摘要:过去一般认为苹果枝条扦插很难生根,很少有用扦插法繁殖苹果苗的。黄陵县隆坊公社农民李国杰打破了常规,树立了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在1956年用弯曲法扦插苹果枝条获得成功。1959年又采用同样方法扦插,成活率仍很高,其中一部份已达出圃标准。它对我区果树生产快速发展,解决种苗不足的困难,提供了新的方法。他所采用插条的来源,是当枝接果树时,在较大
  • 苹果一年出圃

    田叔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59
    摘要:在1958年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中,果树一年出圃,全国各地曾累积了很多經驗。是年冬我院部份师生下放到园艺場,在党的领导下和工人同志具体合作,吸取去年河南山东各地快速育苗經驗,进行苹果一年出圃試驗,經过大家反复討論以后,認为在冬季温暖、
  • 苹果树的山楂红蜘蛛及其防治

    《中国果树》 1959
    摘要:一、山楂红蜘蛛的为害和分布在苹果树上为害严重而又发生普遍的红蜘蛛类,有山楂红蜘蛛(Tetranychus vienensis Zacher)、苜蓿红蜘蛛(Bryobia praetiosa koch)和苹果红蜘蛛(Panonychus ulmi Koch)三种。近几年来尤以山楂红蜘蛛发生更为遍,为害也较严重。苹果树被害之后,往往早期落叶,树势生长发育不良;因而影响花芽分化,致使第二年严重减产;并且被害植株由于树势衰弱,冬期还容易遭受冻害。所以山楂红蜘蛛
  • 伊犁苹果在北疆露地越冬的初步观察

    王良生 ; 王燊瓊 《新疆农业科学》 1959
    摘要:苹果露地越冬问题是北疆地区大量发展苹果的关键问题。能够露地越冬便可节省大量人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苹果的生长和发育良好。 过去我们认为,解决苹果在北疆的越冬问题,必须通过育种的道路,因而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但是,根据两年来的观察证明,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因为伊犁苹果和塔城的果树品种本身即具有比内地品种较强的抗寒性,同时与本埸气候条件相近,所不同者,
  • 培育苹果苗木的经验

    陈自强 《新疆农业科学》 1959
    摘要:1958年,我们在0.47亩土地上,培育出健壮苹果苗4,406株。当年苗高普遍1—1.4米,根颈粗大部为10毫米,有的已达15毫米。95%以上苗木当年就达到了嫁接标准,并且已经进行了秋季芽接。嫁接後愈合良好。计算这些苗木可以定植果园200多亩。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 利用有效积温法则预测喷药防治苹果蠹蛾的始期

    张学祖 《新疆农业科学》 1959
    摘要:苹果蠹蛾(Carpocapsa pomonella L.)俗称食心虫,是新疆自治区内对苹果、沙果和香梨具有毁灭性的一种果虫。在南疆之库尔勒和北疆之伊宁,一年均可发生两个完整的世代,和一个不完的第三代,并以老熟幼虫在树皮下吐丝作茧越冬。第一代幼虫对苹果或沙果的蛀果率一般可达50%,至第二代幼虫的蛀果率,则可继续发展到80%以上。三年来,自治区的防治研究证明:在南疆喷射0.2%,在北疆喷射0.25%的DDT乳剂,对1—2龄幼虫,能保持20天的效力。根据药效测定结果,结合食心虫为害期限及树种和品种的不同成熟期,对早熟品种的苹果和沙果喷药2次,对中熟者喷药3次,对晚熟者或香梨喷药4次,对最晚熟的苹果如秋立蒙喷药5次,能将蛀果率降低至4—5%。
  • 快速育成苹果整形苗木的经验

    施丽 《新疆农业科学》 1959
    摘要:伊宁市是新疆苹果苗木的主要产地,快速育苗已有二十余年历史,果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播种至出苗仅需两年,标准苗木占80—90%,亩产达7,000株左右。其经验可概述如下: (1)苗圃的选地与耕作:伊宁快速育苗主要经验之一,是砧木苗不行移栽,直接嫁接。因此培育实生苗圃与嫁接合而为一。这样砧木就生长得快而好,保证出苗当年达到
  • 苹果花叶病试验初报

    魏宁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59
    摘要:1.苹果花叶病在我国许多苹果产区都有分布,如辽宁、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及甘肃等省。其中陕西省的关中、陕北及陕南地区均有病害发生,尤以关中地区发病普遍而且严重。2.作者阅读了国内外有关苹果花叶病的部份文献(包括摘要),对病害的研究历史和现况作了一个简要的综述。其中包括病害的研究历史,寄主范围及品种反应,病毒株系及其症状特点,病毒的传播及其在果园中蔓延的情况,病害对于苹果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及防治途径等方面。3.花叶病的症状具有以下6种类型:①斑驳型②花叶型③網斑型(其中又分为条斑亚型和網斑亚型)④云斑型⑤环斑型⑥镶边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症状。在自然条件下所有这些类型(镶边型除外)均可发生于同一植株,同一株条,甚至同一叶片上。在各类型之间还可混合发生,因此具有不少中间类型;所有这些情况构成了病害症状的复杂变化。4.病害的盛发期是与植株新梢生长期相一致的;此外,较温暖的气温(10-20℃),较强烈的光线,较干旱的条件以及树势衰弱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5.通过嫁接接种试验及Fe.zn.mnmg.B等微量元素的诊断试验,证明苹果花叶病是由于pyrus virus 2号病毒寄主所引起的侵染性病害。病毒不能藉汁液及种子进行传播;蚜虫及浮尘子的初步接种试验,未能获得肯定的结论。6.病毒的寄主范围根据调查和嫁接接种试验的初步结果,包括苹果,冬红果,绵苹果,沙果,林檎,秋子,中花,蜜果,白果,荼子,山定子,陇东海棠以及花海棠等多种植物。不同的西洋苹果品种对于病毒感染性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以白龙,甘露,华绵及金冠等品种最为感病,其次为黄魁,红姣,红玉,国光及元帅等品种,而英金,大珊瑚及印度等品种则高度抗病。7.重病株的新梢生长长度较健株平均减少27%。采自病株的果实其可溶性物质的含量较无病株者畧高,同时不耐貯藏,特别容易遭受炭疽病的为害;经过四个月的貯藏试验,其损失率较健株果实增高9.6-35.2%。但是在二年产量的比较中,病株与健株没有显著区别。8.苹果花叶病在关中地区的最早发生历史已不可考。但在1947年以前即有零星分布,病害在1951-1953年大量扩展蔓延,推测其原因有二:①栽植有病苗木。②可能与蚜虫等害虫的大发生有关。9.建议病害防治应从①苗木,接穗严格执行检疫,②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③在严重发病地区避免大量种植高度感病品种,④防治可能传播病毒的昆虫,如蚜虫等。
  • 明星社利用甜茶扦插繁殖苹果砧木苗

    《中国农业科学》 1959
    摘要:山东省莒县明星社有沙滩地2,200亩,现已栽苹果16,600株,梨2,000株,共占地约1,032亩。为了加速绿化,社内自行培育果苗,并且利用了剪砧所剩下的砧木条进行了扦插,这样大大的开辟了苗木的来源。1957年春利用甜茶嫁接苹果后,剪砧的甜茶枝干扦插3,000株,
共 4933页/4932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