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苹果研究合辑
Position: Home > Special subjects > 苹果研究合辑

苹果研究合辑

  • 通过高接辅导获得的优良苹果新品种

    蒲富慎 ; 王宇霖 ; 郭兆年 ; 刘书城 《中国果树》 1959
    摘要:果树研究所在苹果的育种工作中,除了自己杂交一些组合外,为了增加和丰富杂种实生苗的组成,还从熊岳试验站引入了一些已开始结果的杂种实生苗。高接于成年树冠上。当时认为通过高接,一方面可使杂种实生苗得到适当的辅导,增加它们的优良性状,另方面还可早期结果。熊岳试验站拥有的杂种实生苗,差不多都是1928年伪满时期开始杂交的。这些杂种品系,曾遭受敌伪的严重破环。解放后,熊岳站进行了彻底的整理,并
  • 亩产苹果18,231.6斤的高产经验

    《中国果树》 1959
    摘要:幸幅人民公社第五生产大队,共有结果果树2,101亩,其中苹果占98%,均生产在瘠薄的砂地上。解放前,栽培管理差,树势衰弱,产量极低。解放后,产量逐年提高,特别是1958年,在党的领导下,社员们通过全民整风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社会主义觉悟大大地提高了,干劲冲天,战胜了数十年未有的干旱,使1958年的产量突破了原有的跃进指标,总产量达到785万斤,比1957年增产60%,超过了最近两年产量的总和。其中亩产万斤的有43亩,15,395斤的有3亩,15,954斤的1亩,最高的一亩产量达到18,231,6斤。兹将高产园基本情况及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 苹果栽培中“密”的问题

    张育明 ; 林庆扬 《中国果树》 1959
    摘要:1958年在农村公社化的基础上,加上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舞了广大农民的革命干劲,全面的贯彻了农业“八字宪法”,果树生产获得了空前的丰收。八字宪法中的密字是构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中心关键。苹果生产也和其他作物一样,在土肥水以及其他综合技术提高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八字宪法的“密”字,在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中,起着主导作用。苹果栽培合理的“密”,总括起来应该包括三个基本内容:1、单位面积的栽植株数——密植,2、
  • 苹果新品种的初次繁殖与组织异质性的关系

    弗·恩·波波夫 ; 陈明珠 《中国果树》 1959
    摘要:米丘林指出:果树组织的异质性是由种子得来的。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个与繁殖新品种有关的问题,1951—1953年在米丘林果树研究所阿·恩·文雅米诺夫教授的领导下,设立了专门的试验。以苹果新品种甜依莎耶娃、密杜尼查、北方西纳波和杂种5—5—12为试材。由自根母树上采集接穗,其中北方西纳波例外,它是以幼苗嫁接在安托诺夫卡夹生苗上得来的。取树冠下、中、上部休眠芽发出的新梢(徒长枝)、结果枝和1、2、3级分枝上的发育枝,在一天内择一较好的时期,将枝条上所有的芽眼顺序芽接,砧木是经过仔细挑选的海棠果和乐园9号的压条新株。
  • 苹果一年整形出圃初报

    田叔民 ; 罗禹初 ; 曹应钦 ; 高淑清 ; 王志泉 ; 赖光武 《中国果树》 1959
    摘要:在党多快好省的号召下,1958年全国各地曾累积了很多苹果一年出圃的经验,但出圃的苗木,合乎规格的尚不多,1959年本院下放到园艺场的师生与工友同志合作、吸收去年河南、山东等处快速育苗经验,从事苹果一年出圃试验。经过大家反复讨论以后,认为在冬季比较温暖、春季多雨、夏季炎热、营养期长的武汉地区,梨、苹果、桃、李、杏等落叶果树,不仅可以一年出圃,并且还可在苗圃内定形,一年内可以培养出肥壮高1公尺以上具有3—5个主枝的强壮幼苗。
  • 苹果的丰产树形

    张金厚 《中国果树》 1959
    摘要:我社有苹果树77万株,已结果的44万株,1948年后由我负责指导整形修剪。1954年起省调查组开始总结丰产树形,工作进行了几年,最后肯定苹果树的树形以邻接三主枝小弯曲值立半圆形为好,现复县全县已推广采用这种树形。它是优点是:1.干矮,工作便
  • 苹果一籽多苗繁殖法

    《中国果树》 1959
    摘要:我们根据苹果压枝刻伤易于成活的事实,于1958年8月1日开始于一年生和二年生的沙果及河南海棠苗上试行正反面的刻伤折弯压条和折伤、波状压条,随压随于所压枝上进行芽接,初试成功。15日伤处即发生很多白色愈合组织,20日在愈合组织上未割折处,靠芽稍上部位生根,根长0.5寸,25日根长已达2—3寸,生长数量一般能达4—8条,伤处生根后,土内未伤部分的芽痕处始生极少的白色球状物。当年生苗枝杈短小,仅可压接二株,二年生苗干高技多,一般可压接4—13株,本年共压苗216,285株,成活率沙果砧苗97%,海棠砧苗90%,在所压枝上芽接已经成活的共为35,786株,成活率平均93%,从而达到一籽多苗之目的。
  • 苹果当年播种、当年嫁接、当年出圃育苗技术

    翁心桐 ; 赵大鹏 ; 陈群英 ; 王海江 《中国果树》 1959
    摘要:苹果当年播种、当年嫁接、当年出圃工作,由1959年春季开始,在党委挂帅,全体动员的基础下,获得初步成果,目前试验苗圃中比较好的当年嫁接苗高度已达到60厘米以上,粗度达到7毫米以上,基本上符合定植规格,证明即使在东北兴城地区,一年出圃快速育苗也是可以肯定的。根据1959年工作征明,能否得到一年出圃的苹果苗,首先是能否提早在7月上旬前嫁接,使嫁接后接芽迅速萌发,生长达到出圃标准。因此在技术上必需结合农业八字宪法,保证提早出苗,加速砧苗生长,
  • 撒布对位二氯苯消灭苹果根部的绵蚜

    曹骥 ; 朱希孟 ; 常纪温 《中国果树》 1959
    摘要: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m)在辽宁省旅大地区,历年来为害严重,除为害苹果树的地上各个部分外,而且在根部为害也重。几年来,对此虫采取了积极的防治措施,被害率虽逐年下降,但仍威胁着苹果树的发展。1958年,旅大市由于党委重视,政治挂帅,各级领导亲自上阵指挥,在“打破保守思想,鼓足革命干劲,苦战8个月,彻底肃清苹果绵蚜”的口号下,在全市绵蚜疫区内,开展了一年肃清苹果绵蚜的群众运动。现已取得了巨大成功,将苹果绵蚜地上部为害株
  • 环株根接法——苹果、梨快速育苗的新途径

    张成都 《中国果树》 1959
    摘要:安徽省地方国营锡山果园场为了扩大砧木资源,加速苹果、梨的繁殖速度,1959年在大面积上应用了环株根接法,培育了梨苗28,760株,苹果苗38,982株,当年已有93%达出圃标准。环株根接的方法是:在春季把去秋芽接的苹果、梨苗或2—3年生幼树四周的侧根扒出土来,距侧根基部10—15厘米处剪断,于剪口处行根接,根接的方法以腹接为主,直径0.3厘米以下的细根则行倒接;接穗上端第一芽与地面相平,顶上复土,约高出接穗上端第一芽1—2厘米。应用这种方法,苹果苗成活率为66%,梨55%,一般每株可按2—5穗。有一株梨苗最多接35穗,成活28穗;有一株苹果苗最多接23穗,成活17穗。嫁接后的母株苗因还保留一定量的根系,生长并未受到多少抑制,而当年的根接苗生长亦很好,有不少当年还
共 4933页/4932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