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黑龙江省三地蜱体内Q热病原的感染情况和分子特征 中国兽医科学 2021 (11) 1385-1391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黑龙江省三地蜱体内Q热病原的感染情况和分子特征 Chinese Veterinary Science 2021 (11) 1385-1391

黑龙江省三地蜱体内Q热病原的感染情况和分子特征

作  者:
罗金;李静;张高峰;刘佩雯;罗文蔚;苏小玲;任巧云;刘文阁;曹润来;刁培文;孙世弟;关贵全;罗建勋;殷宏;李祥瑞;刘光远
单  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动物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草食动物疫病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育部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蜱;贝氏柯克斯体;Q热;流行病学调查;
摘  要:
为了解贝氏柯克斯体伴随蜱活动的流行特征以及该病原的分子特征,采用布旗法收集黑龙江省伊春、鹤岗及佳木斯等地共计461份饥饿蜱,并通过形态学鉴定其种类。经PCR扩增病原的16S rRNA基因,并测序,分析统计不同蜱种感染贝氏柯克斯体阳性率。采用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遗传进化树,分析不同地域不同蜱种来源贝氏柯克斯体的遗传进化关系。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收集的蜱种主要包括日本血蜱(n=102)、全沟硬蜱(n=97)、森林革蜱(n=150)以及嗜群血蜱(n=112)。其中,日本血蜱的贝氏柯克斯体感染率高达12%,嗜群血蜱的贝氏柯克斯体感染率为6%,而全沟硬蜱及森林革蜱的贝氏柯克斯体感染率均为4%。基于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贝氏柯克斯体是一类高度保守的病原,不同地方株之间序列差异不显著。且贝氏柯克斯体与多个变形菌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特别是G-变形菌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有一支分化为贝氏柯克斯体,另外一支依然保持了G-变形菌的分子特征。基于上述分析,贝氏柯克斯体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可在多种蜱体内广泛存在,但其感染率略有不同。该病原的存在会给当地家畜及人的活动造成潜在的危害,为该病原的防控提出了挑战。因此,加强当地家畜饲养管理将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杀蜱也是防控Q热病原极其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1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