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基于微卫星标记对长江下游鲢遗传多样性现状的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21 (6) 48-57
Position: Home > Articles > 基于微卫星标记对长江下游鲢遗传多样性现状的分析 South China Fisheries Science 2021 (6) 48-57

基于微卫星标记对长江下游鲢遗传多样性现状的分析

作  者:
罗宇婷;方弟安;周彦锋;徐东坡;彭云鑫;彭飞;张桂宁;刘凯;尤洋
单  位:
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关键词:
鲢;渔业资源;遗传多样性;微卫星标记;长江下游;
摘  要:
为了解长江下游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布,该研究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通过对2017—2019年长江湖口、安庆、芜湖、当涂、镇江、靖江、张家港和常熟8个江段鲢野生群体共327份DNA进行基因分型与遗传多样性相关分析,比对了其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和遗传结构情况。结果显示,长江下游8个群体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但群体内缺乏足够的杂合子,8个群体等位基因数(Na)介于6.0~12.3,有效等位基因数(Ne)介于3.94~6.10,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介于0.617~0.719和0.658~0.774,无偏期望杂合度(uHe)介于0.671~0.782,Shannon’s信息指数(I)介于1.38~1.86,群体内近交系数(F)介于0.001~0.174;遗传分化分析显示Fst (F-statitics values)介于0.006~0.068,基因流(Nm)介于3.41~41.9,遗传距离(D)介于0.001~0.106,湖口群体与其他群体表现出中等程度的遗传差异,其他群体间遗传差异很小,分子方差分析显示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97.6%);遗传结构分析显示湖口群体有不同于其他群体的基因库。结果表明江湖连通性可能对于鲢在湖口江段展现独特遗传分化特征具有积极意义,而形成这种种群分化究竟是由于地理距离的空间隔离还是生境差异的生理屏障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章

计量
文章访问数: 13
HTML全文浏览量: 0
PDF下载量: 0

所属期刊

推荐期刊